細節理念不同 柯迪亞克/探界者底盤對比
今年的SUV市場充滿了動蕩和戰爭,各大品牌紛紛拿出自己的重磅產品來吸引消費者。除了更精致更便宜,它們也越來越大,這是今年很多品牌都重視的。就拿我們今天要對比的兩款車型來說,不到20萬元的起步價,寬敞的空房間,實惠的配置,合資品牌,這些都讓人難以拒絕。雖然外在表現不錯,但這兩款車在“真功夫”方面有什么長處?
探界者(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 2017款 550T 自動四驅捍界版車型首頁 | 參數配置 | 圖片 | 口碑 | 車型報價廠商指導價24.99萬 柯迪亞克(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 2017款 TSI380 7座四驅旗艦版車型首頁 | 參數配置 | 圖片 | 口碑 | 車型報價廠商指導價26.98萬○底盤全景對比
很多人應該知道,科迪亞克是大眾MQB橫向模塊化平臺的產物。與以往的PQ系列平臺相比,集成度更高,適應性更強,優化了底盤的一些空氣動設計,我們之前拆解的一些車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探索者作為通用D2XX平臺的產物,更加注重輕量化的發展方向。它們的區別有多大?先從大局說起。
○前懸架結構和細節
兩款車的前懸架都采用了麥弗遜懸架,在這個級別比較常見。這款懸架結構簡單,一般不會表現出什么大的區別,這兩款車在結構上就證明了這一點。
雖然結構相似,但下控制臂的位置有很大的不同:通過結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探界器是典型的舒適+輕量化的優化結構,而科迪亞克則比傳統的更加保守。
同樣的,在輪拱內室,兩車的差異也體現出來了:科迪亞克似乎沒有探險者(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那么重視NVH,但出于空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和剎車散熱,空來自前端的空氣被引入輪拱內室。
綜上所述,兩者雖然都是麥弗遜前懸架,但在設計理念上還是有一些差異:科迪亞克偏向傳統結構,做過一些空氣動優化設計;不過探險者更喜歡從材料入手,達到輕量化和優化舒適的效果。
后懸架與其它結構細節○后懸架結構和細節
兩車的后懸架都是多連桿后懸架,也是結構幾乎相同的E型多連桿后懸架,屬于比較傳統和流行的多連桿后懸架。由于這種懸架的控制臂基本位于車輪后輪軸的橫向和縱向位置,因此在懸架支撐性、舒適性和懸架參數調節難度方面具有很大優勢。
從結構和細節來看,兩車的后懸架除了部分連桿控制臂的形狀變化外,并沒有表現出任何區別。可以看出,后懸架的適應性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其他細節
探險者不僅中間沒有塑料護板密封,甚至連發動機底部護板都沒有,確實有些道理。這種套筒軸的設計是因為汽車后部結構相對緊湊,差速器前端不易用吊耳固定,所以采用這種方法固定差速器,解決了布局問題。
編輯評論:
如果你不趴下仔細看,也許你根本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雖然都是麥弗遜+多連桿結構,但兩款車在很多細節上表現出很多不同。從這些差異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兩款車在強調方向上的差異:科迪亞克是一套非常標準化的結構,護板多而光滑,整體做工好,就像一個好學生;探索者在NVH和輕量化上會有更有針對性的優化,但由于成本的原因,它的機箱保護和空空氣動力學優化都“寒酸”,就像一個未成年的學生。當然,歸根結底都是受成本因素的影響,使用的鋼結構也比較多,但在不同方面各有所長。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