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眾朗逸PLUS全車標配的LED大燈?
朗逸(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plus嚴格意義上都不能算是朗逸的換代,更準確的說是升格,從A級提升到了A+級,這一做法有點類似日產的當家藍鳥(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從B級將為A+成為軒逸(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只是與軒逸相反,其升級的過程當中,軒逸plus的檔次已經超越了同級的對手們。
你說它是A+或者B-都行,總之就是更大氣了。總之,它不是簡單的朗逸L。
看起來遠不只是大
從朗逸2008年誕生至今,已經從單一的三廂家用轎車,逐漸發展成包含朗逸、朗行、朗境(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在內的家族系列。
這一次的朗逸plus應該算得上是朗逸家族的旗艦產品,首先我們來簡單看看它的外觀,朗逸plus的辨識度還是很高的,如果你熟悉以為大眾轎車系列的話,在目前的大眾A級車范圍里,朗逸plus是最大尺寸的產品,甚至有人會以為這是帕薩特(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
尺寸的提升,使得朗逸plus看起來寬厚、穩重,搭配犀利的線條,令前臉的視覺沖擊明顯,大尺寸的倒梯形格柵搭配暗鍍絡處理,進氣口顯得金屬質感十足,也給整車帶來一些運動氣質。
全車標配的LED大燈,這一下就與其他普遍鹵素大燈區隔開來。
包括一些細節方面的設計,例如發動機蓋上的四條棱線明顯,包括印有朗逸logo的迎賓踏板和前翼子板標識、以及C柱的三角窗等,這在以往在B級車才會見到的設計。
朗逸plus的尾部也經過特別設計,尾燈緊湊加上尾部整體線條的張力,同樣是營造一種B級車才有的視覺沖擊力,值得一提的是,緊湊的尾燈在以往也是區別低檔車型和高檔車型的一個重要標識和參考。
輪轂也是區別一款車型高低配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們試駕的是1.5L自動舒適型,應該是走量的主力,客觀來說,它的輪轂看起來并不算廉價。
內飾與配置雙雙升格
朗逸plus 的內飾運用了德國大眾的最新設計語言,橫向是的儀表臺線條看起來順暢且柔和,位置上移的多媒體區令日常操控更加順手(再也不用低頭看中控屏了),創新材料的漸變式面板,令坐在副駕駛位許久也沒看出來這塊面板的廬山真面目,科技感一流。
大眾的這個三幅式方向盤幾乎不用多說,功能設置也比較熟悉,簡約的雙筒式儀表盤也算是繼承了大眾的傳統,中央匹配的多功能顯示屏,效果也足夠家用。
根據高低版本的不同,中控屏的尺寸分為6.5和8寸,兩款都支持手機映射功能,而8英寸的版本則具備更多智能出行科技功能,比如懂方言的智能語音助手。
順帶一提的是車內的空間設置,一直是朗逸或者說上汽大眾的強項,朗逸plus自然是更加出色,包括巨大的行李廂空間,全家人出行都能勝任。
動力表現平順穩健
這次特別試駕了大眾旗下全新的1.5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版本,搭配6AT手自一體變速箱,首先來說,這臺1.5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動力是足夠日常家庭使用的,0-60km這樣城市通勤的常規速度區間里,它都能提供很好的動力。
而這臺6AT的變速也十分的順滑,日常駕駛完全沒有任何的頓挫,讓有駕駛CVT變速箱車型的錯覺,不經意間時速就提升到了60km/h。
當然,如果你喜歡手動操控,它也有5擋手動變速箱的版本,至于大眾的黃金組合之一“1.4TSI+7速DSG”,我就沒有進行體驗了,因為這個動力組合的表現已經太過于熟悉,德國人穩定而嚴謹的調校會令你開哪個車型的這一動力組合,都不會有太大的差異感。
或許是寬厚了不少,朗逸plus的底盤表現也有了新的境界,那樣一種高級感明顯了,雖然不多,但是比以往朗逸的厚重感要好上許多。
點評:隨著轎車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大眾需要拿出更多的誠意來捍衛自己的“神車”名譽,而此次使用最新轎車平臺打造的朗逸plus明顯有著十足的誠意來打動消費者,特別是希望面面俱到的中國消費者。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