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油底殼有好多油泥?
發動機只要運轉就一定會產生油泥,無論是好機油還是一般的機油,都會產生油泥。
發動機油泥通常有三種成分:
1、汽油燃燒后的廢氣污染曲軸箱
發動機的曲軸箱和燃燒室通常只靠活塞環進行密封,活塞上行時鋪設油膜,下行時刮除油膜,活塞環的一端是高溫高壓的爆燃廢氣,另一端則是曲軸箱,活塞環存在端隙和背隙,因此,一定會有一部分廢氣竄進曲軸箱,廢氣里含有水蒸氣和硫化物以及微量固態碳化物,通常情況下,水蒸氣和硫化物會通過曲軸強制通風排出排出,但是固態碳化物是無法排出的,一定會含在機油內。
此外,直噴發動機在低溫運轉時,遇到低溫汽缸內壁,會液化附著在汽缸內壁,由存在一定的濕壁效應,這些汽油會附著在活塞環上,被活塞環帶回曲軸箱,汽油內的膠化物在高溫下固化,也會產生粘稠度膠體。
2、機油高溫氧化產生的固態物質
發動機的機油負責燃燒室的密封,活塞環在高溫刮除油膜時,遇到高溫的活塞環會進行稠化,稠化的機油會溶解在機油內。
3、零部件表面金屬摩擦產生粉末
發動機內部各個零部件雖然有機油的潤滑磨損較少,但是客觀上一定存在磨損,這些磨損產生的金屬粉末也會溶解在機油內部。
上述的這些成分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油泥,早期的機油,特別是礦物質機油清潔能力差,這些機油油泥天長日久就會附著在發動機各個零部件表面附近。堵塞油路,導致發動機散熱不良,循環速度慢。進而影響發動機的潤滑。
油底殼出現油泥是正常的,是機油清潔能力好的表現
通常來說,一部分的油泥也會隨著機油循環進入油底殼,由于機油濾芯的過濾作用,這些油泥最終會存留在油底殼。
但是還是會有附著在零部件表面的大部分油泥,需要利用其它手段清除。
現代的合成機油配方內都會加入一定量的機油分散添加劑,隨著機油循環,這些分散劑到達潤滑部位以后會不斷的分解附著在零件表面的油泥,使這些油泥隨著機油的循環進入油底殼。
因此,客觀來看,往往機油的清潔能力越好,油底殼殘留的油泥會越多,因此通常情況下,機油變黑并不等于機油不好,實際上這是機油分散劑所起到的作用。當你發現一輛車保養以后幾千公里機油顏色仍然不變,你就需要考慮這種機油是否是假機油或者劣質機油。
一般情況下,油底殼出現機油沉淀的情況通常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一個是因為用到了假機油,另一個原因是由于過了保養時間還長時間不進行更換。所以我們在選擇機油的時候一定要確認賣家的產品是否可靠,多進行對比,多了解,如果你實在是拿不準,那么還是建議踏踏實實到4s店里進行保養。另外,很多人都不會按時對自己的愛車進行保養,覺得開的公里數不多。但是要注意的是,機油也是有保質期的,所以即便是半年都沒開,那么也應該進行更換。建議盡量按照廠家提供的保養手冊按時保養。如果實在覺得保養手冊規定的保養周期過于頻繁,建議最晚也要在半年或1萬公里進行機油的更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