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司機和男司機有什么不同?
和“老司機”一樣,“女司機”似乎也成為了一個獨特的稱謂。對于女司機,很多人都帶有偏見,認為女司機“事故率高”、“不會開車”,“不適合開車”。可實際上,女司機駕車事故率遠低于男司機。這不由讓人深思:為何駕車事故率更低的女司機,常常被冠以“馬路殺手”的惡名?
事故率低,大事故少,可“奇葩案例”過多
大數據顯示,男性司機是女性司機的交通事故率的2倍左右。而且有數據顯示,在重大/特大事故中女性肇事占比僅為2.1%。可見,女性司機的駕車事故率更低,大事故也要遠低于男司機。那為何她們會被很多人戴上有色眼鏡來看待呢?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女司機駕車事故中的“奇葩案例”偏多,低級錯誤比較常見。
在交通事故中“奇葩案例”過多,是讓女司機備受指摘的重要原因之一。“女司機高速逆行7公里”、“杭州女司機移庫連撞多輛豪車”、“廣西女司機錯把油門當剎車,10車‘躺槍’”……每當這樣的新聞出現,總是能吸引一眾網友的眼球。
低級錯誤過多,也是女司機遭受一定社會偏見的原因。根據北京2006~2008年的全責事故統計,除了追尾比例這一項男司機比值高一些外,女司機的倒車、溜車、開關車門、違反交通信號、不讓行這些方面的比例都比男司機要高。換句話講,女司機比男司機更容易犯低級錯誤。再加之有些女司機在事故發生后被人發現穿高跟鞋開車,對女司機的“無差別”指責和偏見就更多了。
女司機不擅長駕駛,有心理學依據嗎?
因為過多的低級錯誤和“奇葩案例”,讓女司機和新司機一樣成了“不擅駕駛”的代名詞。那這種情況是如何出現的,有沒有心理學依據呢?
哈工大心理學系裴秋宇教授在《溝通心理學》一課中認為,女性的車技普遍不如男性,是因為在女生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提高她們的空間知覺。這是因為“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男性的戶外活動時間遠大于女性。在追逐打鬧時,男孩需要利用當前的空間位置信息來進行閃避,追逐等動作,這會使他們的空間知覺得到相應的提升……而女性成長時,這些需要用空間知覺的活動,她們做得較少。”正因如此,成年女性司機在確認車距、方位時把控能力遜于男性。
還有人認為,這和駕駛車輛時的情緒有很大關系,女司機的恐懼、緊張、慌亂、憤怒等情緒比男司機更明顯,而精力因素又低于男司機,所以更容易犯一些低級錯誤,出現“奇葩事故”。
給女駕駛員的建議
針對社會對女駕駛員的偏見,也有不少男性司機給出中肯建議:“多練練就好了”。除了多練習外,以下這些建議,也可以幫助女性司機朋友克服恐懼、慌亂的情緒,減少犯低級錯誤的機會。
01
開車不穿高跟鞋、拖鞋。
穿高跟鞋或拖鞋時,腳的感知力會下降,控制油門和剎車的能力會受到影響。穿高跟鞋時還容易踩剎車時被卡住,出現“踩不下去抬不起來”。所以,開車時一定不要穿高跟鞋或拖鞋。
02
確定開在道路中間,沒有壓線
有些女性司機開車時,很容易不小心就壓線行駛了。怎么避免這種情況呢?可以多看后視鏡,在后視鏡中能看到路上的標線,就說明在道路中間,沒有壓線。如果看不到,那說明就已經壓線了,需要趕緊調整。還可以看a柱夾角,如果夾角和道路標線重合,說明車身在道路中間行駛。反之,則說明可能壓線了。
btw,多看后視鏡也是一個重要的開車習慣,一些新手女司機開車總是盯著車頭前方,使得視線狹小。實際上開車時不僅要盯著車輛行駛的前方(不是車頭前方),還要多留意左右和車內后視鏡。
03
確定后車車距,能否并線
很多女駕駛員開車上路,最害怕并線,原因是不知道如何確定車距。其實,可以通過后視鏡來確定后車車距,能否并線。具體做法是當后車充滿后視鏡的三分之二時,離后車的距離大概為5.5米,這樣的距離是相對安全的。當后車占后視鏡的二分之一時,兩車的車距大概為7米,此時并線是比較安全的。當然,也要考慮后車的速度,如果后車速度過快,一定要推遲并線。
04
下車開門前,要多看后視鏡
在下車開門前,自己以及乘車人都要多看后視鏡,確保周圍安全時,先將車門打開一條縫用以提醒過往行人和騎車者,確認安全后再推門下車。
05
掛了n檔也要注意拉手剎或踩剎車
不管是自動擋還是手動擋,n檔都代表空擋。如果掛了n檔后不拉手剎或踩剎車,汽車是可以正常走動的,如果道路有坡度,就很容易溜車。所以掛了n檔后一定要注意拉手剎或踩剎車,以免造成溜車等情況。
06
一些開車時的小習慣要注意
除了以上的幾點,學會好好開車,一些小習慣很重要。首先是要熟知交通標識,比如實線就不能并線不能調頭、看到單行道標識就不能逆行等等,這樣就會避免一些低級錯誤的發生,也可以避免遭遇一些不必要的罰款或扣分。
開車要掌握正確的駕駛姿勢,握方向盤要雙手在3、9點位置,座椅調節要保證自己舒適,且能正確地握方向盤和踩剎車。變道除了要看后方來車距離之外,還要要養成打轉向燈的習慣。另外,開車過程中盡量不要打電話、發微信,更不要化妝等。
社會對女司機的刻板印象,很多時候來自于其因低級錯誤而導致的“奇葩案例”。多調整心態,學習一些實用駕駛技巧,相信人們的態度會慢慢改觀。“女司機”這個含有一定歧視色彩的稱謂,也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