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間測速系統原理_區間測速怎么計算
2022-11-12 20:31:09
作者:蔡金盛
對于經常跑高速的朋友來說,經常會看到區間測速這個詞。那么什么是區間測速呢?它和定點測速有什么區別?
什么是區間測速?
是指在同一路段上設置兩個相鄰的測速點,通過測量車輛經過前后兩個測速點的時間,計算出車輛在該路段的平均速度,并根據該路段上的限速標準判斷車輛是否超速行駛。
比如某高速路段兩個測速點的距離是120公里,該路段限速120公里/小時。一小時以上的車輛行駛,平均時速低于120公里;如果一個小時內跑,那就是超速。
變道會影響成績嗎?
當然,如果第一個拍照點是不小心拍到的,那么接下來,平均速度必須設定在額定速度。此時,當到達第二個拍照點時,只要平均速度不超過額定速度,前兩張照片的時間就不會超過限速。
總結:不管未來探頭技術發展成什么樣,扣分罰款都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約束司機。畢竟人身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區間測速由車牌自動識別系統實現。前后測速點的監控設備都是逐車道抓拍。即使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從最左側車道向最右側車道變道,計算機系統也能自動識別并進行比對,不會影響區間測速的結果。
因為不可能把路上的每一輛車都拍下來對比,所以據交警介紹,一般采用“兩點拍攝”的方法:即在第一個點,如果有車超過額定速度,就先拍一張照片,一公里后在第二個點測速,抓拍該點超過額定速度的車。
如果同一輛車同時出現在兩個點上,則計算時間。如果預設距離除以兩張照片的時間,就可以計算出平均速度是否超過額定速度。
如何安全通過?
避免區間測速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超速。畢竟高速公路上超速存在很多隱患,所謂“十次事故九次快”也是這個道理。與其絞盡腦汁逃避測速,不如用合適的方式開車,安全有保障。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本文導航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