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買回來要整備哪些東西?二手車整備必做的4個內容
買了二手車后,如果你只打算開一小段時間,半年內就會賣掉,建議你不要不要先準備!首先打開它,并修復它哪里壞了,不不要打破它或修理它。很多人買二手車是為了短期練車而不是走路,和新車一樣裝備不劃算。所以在購買短期超額的二手車時,保養的原則是不加錢不加錢。
對于打算長期持有的家用滑板車,買了之后還是要精心準備。雖然準備過程有點復雜,但了解踏板車的狀況也是安全駕駛的前提。那么買了長期持有的二手車需要準備什么呢?
1.車漆。車身漆面有底漆的地方,先補漆。不管是怎么剩下的,雨水沖刷和空氣氧化都會使金屬零件生銹腐蝕,后果不可逆。如果沒有底漆,不要暫時不治療,等再次發生時再一起治療。
2.內飾。先去洗車場來個大掃除,工具齊全的話也可以自己動手。畢竟,其他人美國車清洗后開起來更舒服。當然,如果你嫌麻煩,你可能不會清理它們。反正不會影響車況。
3.發動機和變速箱。發動機的傳動部分影響著車輛的性能。大家都知道每次保養都要換機油和三濾。如果二手車壽命很長而你沒有不知道真實里程,建議全部更換。如果知道里程,可以參考以下時間進行更換。
每2萬公里:清洗節氣門(需要專業清洗劑啟動匹配學習)。節氣門清洗的癥狀是:怠速抖動,動力弱。
每40,000公里:
(1)清潔噴油嘴和進氣口(如果公里數不確定,可以通過內窺鏡觀察,或者拆下火花塞用手電筒觀察。火花塞的工作狀態:燒銹紅色最好,變黑表示積碳嚴重,變白表示問題較多);(2)用防凍劑替換積聚在清潔氣缸中的碳;
(3)換變速器油(四萬公里或三年);
(4)清潔三元催化轉換器;
(5)更換制動液(兩年或四萬公里)(剎車片檢查);一般來說,換兩對剎車片的時候,換一次剎車盤。(觀察磨損一毫米,換一個)。
(6)火花塞更換、油路清洗等。
每5-6萬公里:換輪胎(按年份看輪胎細紋,公里細紋少就換)。
每60,000到80,000公里:如果是正時皮帶傳動,更換它。張緊輪、橋輪、水泵。
每10萬公里:正時鏈條(全程用好機油的話可以免維護),外帶(發電機帶、水泵、空調泵)可以用細線更換。
每年或一年半:
(1)穿過天窗的排水管。用壓縮空氣吹,吹完后試試倒水;
(2)每年更換兩次空調濾芯。
(3)清洗蒸發箱。夏天氣溫高,潮濕的細菌會吱吱叫,避免異味;
(4)雨刮器:一般一年更換一次。
制冷劑:一般保質期三年。更換時,應更換干燥瓶(用于過濾水)。
4.底盤。有裂紋的橡膠襯套、轉向球頭和底盤部件需要檢查,在預算充足或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更換所有橡膠件。
二手車買回來之后,會按照上述的項目周期進行保養,所以即使車開了30萬公里,狀態也很好。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