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寶馬2系多功能旅行版怎么樣及寶馬2系多功能旅行版的動力如何
其實2系旅行車家族和2系轎跑沒什么關系。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是前驅,后者是后驅。可惜只有幾個阿拉伯數字。為了區分2系旅行車和2系轎跑,寶馬只能在數字上加一串英文和中文。Series 2旅行車系列有長高多功能旅行車或短矮運動型旅行車兩種型號。運動旅行車就是阿清之前試駕的五款兩廂;這次試的是軸距、后懸掛、車高都很牛的七座MPV車型,還有2系多功能旅行車。
2系運動旅行車針對奔馳B級(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而2系多功能旅行車比兩者多了兩個替代座椅。所以它開起來像寶馬,用起來像MPV?
為什么要買前驅寶馬?
首先我的觀點是,后驅從來不是任何品牌的專利,前驅也不是任何品牌的毒藥。寶馬真的是做司機起家,眾所周知。如果你是司機,開車后再開車,在駕駛樂趣方面真的會讓你很開心(極限可能不是片面的)。但如果你更在意車身的布局效率,堅信不是只有后輪驅動才有駕駛樂趣,你就會明白后輪驅動并不是那么不可替代。
所以寶馬敢于冒著后驅操控信念崩潰的風險去造前驅車,他們必須明白,只有這樣才不會毀了自己的未來:創造更多的內部空間,保留寶馬的駕控基因。
2系多用途旅行車的目標人群是那些對豪華品牌情有獨鐘,同時又希望一輛車能滿足N個愿望的人。寶馬的品牌形象和實際表現,如果有買奧德賽(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和GL8像司機一樣開車,在MPV和其他車型之間徘徊的嫌疑,應該可以打消這些人的顧慮。然而,它必須解決幾個問題。
三缸機拉七人車夠嗎?
寶馬,三缸發動機,在搭載到2系之前,已經在同組的微型車系列中使用過,甚至i8的內燃機部分也是這臺發動機的主要部分(經過大量的改動,獲得了大得多的輸出)。但是,這些背景不能作為這臺發動機運行良好的證據。這種三缸發動機難免給人一種與家用車不符的感覺。冷啟動和怠速振動比四缸發動機大,是缺一缸的結果。
同理,急速加速時排氣管會發出“砰砰”的聲音,司機可能很享受,但乘客肯定不喜歡這種自鳴得意的呻吟。NVH不如PSA 1.2T,優于三缸發動機,但比大眾1.0好。總之,寶馬的直六很完美,直四很成功。以這樣的技術實力,我愿意相信寶馬在研發這款三缸機方面是“后勁十足”的。
如果不是滿載,1.5T發動機100kW的功率絕對夠用,中段還有相當不錯的扭矩儲備。我的意思是,前提是你對看到誰會被消滅沒有任何心理預期。即使車上有三個大人和少量行李,使用Eco Pro模式也不是不能忍受。如果調到運動模式,這輛車會瞬間患上多動癥。發動機轉速幾乎從不低于2500轉,車身的拉力感非常明顯,有助于調動車的潛力,但不利于乘坐舒適性。所以如果只是輕載的話,把駕駛模式放回正常檔位是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建議。
如果這輛車坐滿了七個人,這一對發動機就得有動力在高點工作。此時,運動裝備將衍生出另一種用途。——可以在較小的油門踏板范圍內調動更多的發動機功率。這樣會給司機投射一種心理效應,感覺把車裝滿七個人并不難。稍微一踩油門,車就會勤快地拉起速度。O
雖然這是一輛MPV,但我愿意優先回答關于該車駕駛的問題,因為這輛車的品牌是寶馬,我相信它會認真優先地回應這些問題。答案并不令人驚訝。——像掀背車一樣靈活。
我不想簡單粗暴地歸結為2系采用了MINI(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底盤,比如MINI那樣的三連桿后懸掛。寶馬最迷人的特點是,即使不是極限駕駛,也能很好地享受駕駛本身。這是一種基于人與車之間如何溝通,方向盤、油門踏板、剎車踏板之間的默契配合,以及底盤調校水平的世界觀。其實調校的技巧比懸掛結構、驅動方式等框架性的東西更重要。
方向盤不給力,暗示這是一個可以好好比賽的對手。中間虛擬位置雖然大(雖然轉向力大,方向盤角度變化模糊),但實際虛擬位置極小。移動方向盤,車身會有反應,大大超出了人們對一輛MPV操控靈敏度的預期。司機不會覺得它是一輛沉悶的車,但你會享受駕駛它的樂趣;同樣,車外的人也不會覺得司機像職業司機。相信這是很多MPV車主的夢想效應。
這是我作為試駕者的評價。換乘之后,我以乘客的心態去感受,得到了另一個結論。應該通過更強硬的懸架調整來獲得操控敏銳度,尤其是2系,它的自然重心更高,需要更大的彈簧剛度來支撐即將側傾的車身。相比奔馳B級,2系的懸掛調校更接近普通兩廂。雖然這是其寶馬式操控快感的一種體現,但乘客會覺得太顛簸,震動過濾不合適。另外2系沒有備胎,只有防爆胎是標配,胎壁很硬,所以對路面的過濾不是那么好。
胎壁非常堅硬,這實際上造成了另一個問題。行駛在顆粒細小的路面上,其靜音性能與普通輪胎差別不大。如果走在大顆粒鋪成的路面上,輪胎噪音會很明顯,從車身四角穿過襯板和金屬到達耳膜,掩蓋了哈曼卡頓的聲音,迫使車內的談話加大音量。第三排座位想和第一排溝通,可能要靠第二排乘客充當傳聲筒。
它的空間是否符合人們對MPV的期待?
是的,不管它的行走方式有多偏向司機,它確實提供了三排座椅,雖然第三排座椅是替代座椅,更適合兒童而不是成人。2系多用途旅行車的車身高度高于運動型旅行車,整個地板也是加高的。一方面可以容納更高的油箱在里面,不需要架設第二排座椅(地板會隨之升高),地板的升高也有助于使中央隆起不那么高聳。110mm,這是多功能旅行車軸距的增長。相比運動型多用途旅行車,第二排座椅的腿部空間預計會有所增加,所以我就跳過第二排座椅,把重點放在整車的空間靈活性和第三排的表現上。
與運動型旅行車相比,第二排座椅有一個小臺面,在某些配置下可以折疊拆卸,長途旅行時可以作為臨時餐桌和平板電腦使用。
第二排座椅下方的小儲物格可以用來存放雨傘等輕長物件。座墊有四個可調角度,方便在后艙儲物空間和乘坐舒適性方面做出個性化選擇。第二排座椅可以40: 20: 40獨立放倒,中間的坐墊可以獨立放倒,更方便第二排乘客照顧坐在第三排的孩子。
第二排座椅可以前后移動的最大距離為130mm,可以為第三排乘客的膝蓋騰出一些喘息的空間。這個130mm空出來的“縫”,也是第三排乘客進出的過道。對于成年人,尤其是男性,相對來說比較難
乘坐感也是為孩子量身定做的,因為第三排座椅其實是坐在后輪軸上的,這里有懸掛系統,地板已經很高了,坐墊像日式榻榻米一樣直接裝在地板上。成年人要屈膝抱腿,一個小時的路程尚可。第三排座椅的側襯其實是后備箱的延伸,所以如果你想把東西存放在墻上的這些小網兜里,而第三排座椅是給孩子用的,就不要放刀之類的危險品了。
第三排座椅放倒后可以形成560~720L(取決于第二排座椅靠背角度)的后車廂,比幾乎所有三廂車都大。手動折疊后,或者打開電動后備箱門,找到墻板上的電動折疊按鈕后,第二排座椅也被“推下”(需要手動展開),全放平后備箱的貨物容積高達1820L,在一般生活場景甚至宜家購物中都難以挑戰其食欲極限。
之前有報道稱第三排座椅會增加兒童安全座椅接口,但事實證明并非如此。所以如果你是有兩個孩子的家庭,想同時使用兩個安全座椅,我會建議至少有一個選擇安全帶固定的樣式,固定在第三排。否則第二排并排固定兩個帶ISOFIX或LATCH接口的安全座椅,不拆開安全座椅第三排無法正常進出。
和運動旅行車相比我該買誰?
這次還開了一輛運動旅行車,做了一個同領域的對比。運動型旅行車和多功能旅行車,底盤代號分別為F45和F46。熟悉寶馬底盤代號的網友應該知道,兩車關系非同一般。除了軸距高度,兩車大部分東西都是一樣的。但是開和用的差距還是蠻大的。畢竟運動型旅行車更接近傳統的單艙車(比如飛度(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而多功能旅行車更接近MPV。
駕駛感受:運動型旅行車比多功能旅行車更靈活,更像兩廂車,懸掛動作更緊,軸距更短也導致它比多功能旅行車更能體現車廂內的彈跳;更輕的運動旅行車,動力更足,加速感更強;兩款車都有輪胎噪音大的問題。
空間和用途:兩車都有寶馬的味道,內飾很有檔次感。用于內飾組件的皮革是寶馬熟悉的觸感。多功能旅行車后排空間更大,但是坐墊都有一個問題,太短,支撐不了大腿;多功能旅行車上下車的難度不會因為樓層高而明顯增加;兩車全景天窗面積相同;后門面板的儲物空間不會因為車門長度的不同而不同。
兩款配置相同的車,多功能旅行車比運動型旅行車貴1萬元。這一萬塊錢可以買到更多的車內空間,但是車身長度增加了220mm,都在B柱后面,讓你無論是乘坐還是裝行李都更有信心,并且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對替補座椅。想想漢蘭達(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的五座加一對座。要8000塊,寶馬的一萬塊真的很值。我實在想不出什么理性的理由放棄多功能旅行車而選擇運動型旅行車,除非長得太好看。
但如果跳出寶馬品牌和駕駛樂趣這兩個先決條件,不介意做一個家庭司機的話,2系多功能旅行車的價格幾乎可以配更寬敞更高的水泊奧德賽或者GL8 MPV,甚至是中高品質的7座SUV,比如銳界(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漢(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蘭達。誰也不比誰強。這是兩種價值觀的較量,精致VS務實。
突出優點:內外觀感都是寶馬式的;良好的操控性;全系標配I-Drive;空間靈活性強。
主要缺點:發動機NVH不盡如人意;第二排坐墊短;胎兒噪音高;乘坐舒適性不好。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