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占率已擴大到42.9%,國產品牌提升貢獻最大的還是新能源 國產車
中國本土汽車品牌不僅銷量遜色,價格也普遍偏低。
但是,隨著國家的發展,中國的自主汽車品牌也在不斷壯大。近年來,他們已經能夠與許多外國品牌競爭。
數據顯示,今年1-3月終端銷量方面,中國汽車品牌市場份額擴大至42.9%。
在保持良好銷量的同時,中國汽車品牌敢于賣得更貴。
2017年1-4月,中國品牌共有86款新車型登陸中國乘用車市場,每款產品的入門級車型均價為10.62萬元。
其中,起售價在10萬元以下的產品有53款,起售價在15萬元以上的只有13款。
五年后,即2022年1-4月,中國品牌將在乘用車領域共推出90款新車型,入門級車型均價將上漲至14.35萬元。其中,起步價低于10萬元的車型僅有24款。15萬元以上的車型數量達到了30款。
顯然,經過五年的努力,中國汽車品牌的價值也有所提升。
今年5月10日恰好是“中國品牌日”。中國汽車品牌在過去五年取得的成就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答案。廉價國產車的印象正在慢慢從大眾心中抹去。
而在這種持續向上發展的大好局面背后,是國內一批車企的共同努力。
中國汽車品牌價值開始大幅提升,大概是從2016年開始,當時一款售價16.38萬至25.98萬元的中型SUV傳祺GS8(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上市,月銷量迅速破萬元,讓不少車企感到意外.
于是,國內一些汽車巨頭立即跟進,發力SUV賽道。比如吉利推出了高端品牌領克,長城汽車推出了WEY。
后來,領克第一年銷量就達到了12萬輛,WEY也實現了第一年銷量8.6萬輛。中國汽車品牌原本15萬的價格上限開始被打破。
這也是中國汽車品牌提升價值的第一個途徑,即通過孵化新的高端品牌,然后在細分車型(如SUV)上發力。
第二種提升品牌價值的方式是最受好評的自主技術研發。
比如在燃油車時代并不起眼的比亞迪,在新能源時代一舉掌握了刀片電池和超級混合動力兩大法寶。短短幾年時間,就坐上了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頭把交椅。
數據顯示,比亞迪2021年累計銷量為603783輛,旗下車型平均售價達到15.32萬元,實現銷量和品牌價值的雙增長。
而中國汽車品牌價值提升的第三個原因,當然也與當下火爆的新能源汽車有關,這對企業來說意味著換賽道。
這幾年新能源汽車興起以來,國內也出現了一些新的造車企業,比如威小利等新能源車企,配備了更先進的電動汽車技術,價格從兩到三十萬元。
新能源汽車是一條全新的賽道。就算是“威小利”等車企的車也不便宜,國外很多車企推出的新能源車也不便宜,各方面優勢也不多。
相比之下,很多人自然會選擇國產新造車廠商的車。
此外,一些中國傳統車企也推出了自己的電動汽車品牌,如東風旗下的嵐圖、上汽旗下的智駕、吉利旗下的極客,都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國內銷量前十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中,除了特斯拉,其余都是中國品牌。
可以說,在中國,國產新能源汽車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平均售價普遍不低。他們都為中國汽車品牌價值的提升做出了貢獻。
國產汽車品牌這幾年的發展確實值得我們驕傲,但總體來說,對國產品牌價值提升貢獻最大的還是新能源汽車。
看來,未來想要在汽車領域打敗國外車企,還是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靠彎道超車。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