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輪胎為什么會打滑
下雨天輪胎會打滑,主要是因為雨水破壞了輪胎與路面間的正常摩擦力,出現“浮滑現象”。在干燥路面,輪胎與路面緊密接觸,能產生足夠牽引力。但雨天積水會使輪胎分子粘附作用失效,僅靠胎面橡膠形變抓地,效果大減。而且,水膜的存在、車速過快、輪胎花紋變淺等因素,都會讓輪胎更易打滑,進而影響行車安全 。
首先,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浮滑現象”。當路面有積水時,輪胎接觸區域會分為幾個部分,其中水膜區至關重要。如果輪胎無法及時有效地排除前端的積水,就會在輪胎前方形成高壓區。這個高壓區就如同一只無形的手,將輪胎向上托起,使其脫離路面,導致輪胎失去與地面的有效接觸,從而出現打滑現象。而且,水膜越厚、積水越深,這種情況就越容易發生。想象一下,輪胎在厚厚的積水上面“滑行”,就像滑冰鞋在冰面上一樣,幾乎沒有什么摩擦力來提供穩定的抓地力。
車速過快也是下雨天輪胎打滑的重要原因。車速與輪胎和積水之間的相互作用密切相關。當路面水膜深度達到一定程度,比如2毫米時,如果車速超過120公里每小時,就很可能發生浮滑現象。相反,當車速低于60公里每小時,輪胎能夠承受相對較高的積水深度而不出現浮滑。這是因為車速越快,輪胎與積水接觸的時間就越短,排水的難度就越大,輪胎能承受的水膜深度也就越小,自然也就更容易出現浮滑導致車輛失控。可以說,過快的車速就像是在給打滑的風險“火上澆油”。
輪胎花紋變淺同樣不可忽視。新輪胎的花紋通常在7到9毫米,各國規定輪胎花紋深度不得低于1.6毫米,不過從安全角度考慮,建議不低于2毫米。輪胎花紋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就像輪胎的“排水管道”。花紋深時,能夠有效地劃破水膜,讓積水快速排出,使輪胎與地面保持良好的接觸。但隨著輪胎的磨損,花紋逐漸變淺,其破水膜的能力就會大大降低,輪胎能夠承受的臨界速度也會下降。一旦在雨天行駛,淺花紋的輪胎就難以應對積水,更容易出現打滑的情況。
此外,輪胎磨損嚴重,表面花紋溝槽變淺,也會導致無法有效排水,使得雨天輪胎和地面之間容易形成水膜,讓輪胎無法緊緊抓住地面。同時,一些不當的行車操作,比如突然加速或急剎車,也會進一步加劇打滑問題。
綜上所述,下雨天輪胎打滑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浮滑現象”、車速、輪胎花紋以及行車操作等,每一個環節都對輪胎的抓地力有著重要影響。為了確保雨天行車安全,我們要時刻關注這些因素,合理控制車速,定期檢查輪胎狀態,謹慎操作車輛,讓出行多一份保障。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