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內制動的原理是什么
缸內制動的原理是,發動機不噴油、不點火,活塞卻依舊運動,在壓縮沖程接近上止點時排氣門打開釋放高壓氣體,之后關閉排氣門,膨脹階段活塞下行時因氣缸負壓,氣體阻止活塞下行,產生反向轉矩實現制動。具體而言,這一過程讓發動機類似打氣筒,利用自身機械特性減速。如此,缸內制動能有效輔助車輛制動,提升行車安全性。
當駕駛員松開油門踏板后,活塞開始進入壓縮沖程,朝著上止點運行。在活塞接近上止點附近的關鍵時刻,排氣門會迅速打開。這一打開動作可不簡單,此時氣缸內經過壓縮的高壓氣體瞬間得到釋放,就如同打開了高壓鍋的閥門,氣體“呼”地一下沖出去 ,氣缸內的壓力隨之迅速降低。
緊接著,排氣門關閉。由于之前高壓氣體的排出,此時氣缸內的氣體已經變得稀少。隨后活塞進入爆炸(膨脹)階段,它由上頂點開始向下運動。然而,此時的氣缸內部與正常的工作狀態大不相同,因為氣體大量減少,氣缸處于負壓狀態。
在這種負壓狀態下,原本稀薄的氣體就像一股頑強的阻力,拼命阻止活塞下行。這就好比活塞在努力抽真空一樣,活塞每下行一點都要克服這種阻力。而這種阻力會產生一個對曲軸反方向的轉矩。曲軸可是發動機的關鍵部件,它的轉動直接關系到車輛的動力輸出。這個反向轉矩的出現,就相當于給發動機的正常轉動“踩了剎車”,從而對車輛產生了制動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變速箱在其中也發揮著一定的作用。由于不同檔位具有不同的變速比,檔位越高變速比越小,檔位越低牽阻越明顯,發動機制動效果也就越強。例如在實際駕駛中,當車輛行駛在下長坡路段時,掛入低速檔能充分利用發動機的牽阻作用,大大減少傳統剎車系統的使用頻率,有效降低剎車因長時間使用而過熱導致制動力熱衰減甚至失靈的風險。在冰雪、泥濘等濕滑路面行駛時,發動機牽阻制動能夠防止車輛側滑,保障行車安全。
總的來說,缸內制動通過巧妙地改變發動機的工作模式,利用氣體的壓力變化和發動機內部的機械結構,實現了獨特的制動效果。這種制動方式不僅能有效控制車速,還為車輛在不同路況下的安全行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成為現代汽車制動技術中重要的一環 。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