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車時應該檢查什么?
提車時需全面細致檢查多方面內容,涵蓋車輛外觀、內飾、配件、手續等。車輛外觀要留意漆面有無劃痕、色差,檢查車門棱角、前后杠底部等易損處;配件方面,查看車輛銘牌、大燈、輪胎、玻璃的生產日期是否符合標準;內飾檢查座椅飾板、頂棚等是否完好,功能按鍵能否正常使用;最后確認購車手續是否齊全。如此才能確保提回一輛滿意的愛車。
外觀檢查上,要選在光線充足的地方,繞車一周,仔細查看每一處細節。除了車門棱角、前后杠底部,引擎蓋、后備箱蓋邊緣等部位也不能放過,用手電筒照射可更清晰地發現細微劃痕與色差。同時,檢查車身鋼板與保險杠的平整度,查看各處漆面是否均勻、光滑,若有不平整或橘皮現象,需進一步確認。還要注意觀察車身縫隙是否均勻,比如車門與車身的縫隙,過大或不均勻可能暗示車輛裝配存在問題。
車輛銘牌通常位于副駕駛門邊,部分車型在發動機艙減震塔頂附近也能找到。銘牌上標注著車子的生產日期,國產車生產日期在6個月以內較正常,進口車在半年內正常。超過這個時間,車輛可能存在一些潛在問題,不過也可以借此和4S店商談優惠。
配件生產日期也不容忽視。大燈生產日期需早于車子銘牌出廠日期,打開機蓋查看車燈標簽,若大燈生產日期更晚或左右大燈日期相差較大,說明大燈可能更換過,應讓4S店說明情況,甚至要求換車。輪胎側面橢圓內有4個數字,前2位代表第幾個星期,后2位代表年份,4條輪胎日期應一致,同時要查看輪胎花紋及胎毛磨損情況,若胎毛磨損嚴重,可能車輛有過較多行駛。玻璃日期由角落的數字和點組成圖案標注,數字代表年份,小數點代表月份,計算方式因小數點位置而異,全車玻璃日期應統一,以此輔助判斷玻璃是否后期更換。
內飾部分,仔細查看座椅飾板、頂棚是否有污漬、破損。逐一測試功能按鍵,如多媒體按鍵、空調按鍵、車窗升降按鍵等,確保其能正常使用。音響系統也要試聽,檢查聲音是否清晰、有無雜音。還要注意檢查車內的保護膜是否完整,若座椅等地方沒有保護膜,車輛可能是展車。同時,查看儀表盤公里數,一般100公里以內較為正常,公里數過多可要求換車或退款。
發動機艙同樣是檢查重點。查看螺絲有無拆卸痕跡,啟動車輛后,觀察發動機運轉是否平穩,有無異常抖動和異響。檢查油液情況,包括機油、冷卻液、剎車油等,油液液位應在正常范圍內,且機油顏色應為清澈透明或淡黃色,若機油呈黑色則需警惕。
后備箱也不能遺漏,查看備胎及隨車工具是否齊全,如千斤頂、扳手等。若車輛配備電尾門或“踢腳”門功能,要進行測試,確保功能正常。
最后,一定要檢查相關手續是否齊全,包括購車發票、車輛合格證、一致性證書、車輛登記證書等。這些手續是車輛合法上路的重要憑證,缺一不可。
總之,提車檢查是個細致活,每一個環節都關乎后續的用車體驗。從外觀到內飾,從配件到手續,都要認真對待,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才能將心儀且無問題的愛車順利開回家。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