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駛十萬公里需要更換哪些部件
汽車行駛十萬公里后,通常需要更換輪胎、剎車片、剎車盤、火花塞、發動機皮帶、濾清器、減震器、轉向拉桿球頭等部件。輪胎磨損會降低抓地力,影響行車安全;剎車片變薄、剎車盤磨損會影響制動性能;火花塞電極磨損影響點火;發動機皮帶老化可能斷裂;濾清器堵塞影響發動機性能;減震器失去彈性影響操控;轉向拉桿球頭磨損影響轉向。這些部件的更換能保障車輛良好性能。
輪胎作為汽車與地面直接接觸的部件,在行駛十萬公里后,花紋深度變淺,橡膠也逐漸老化。這不僅會降低抓地力,還會讓排水性能大打折扣,在制動時距離變長,甚至在濕滑路面容易打滑。判斷輪胎是否需要更換,可觀察花紋深度,若小于1.6毫米就需更換;同時檢查側面有無裂紋鼓包,若使用年限超過5年,即便花紋尚可,也建議更換 。
剎車片和剎車盤也至關重要。行駛十萬公里后,剎車片會變薄,剎車盤可能磨損變形。當剎車片厚度小于3毫米時,就應及時更換。日常駕駛中,如果剎車時感覺明顯異樣,比如剎車變軟、有異響等,也要檢查剎車片和剎車盤的情況,畢竟它們關乎著行車的制動安全。
火花塞隨著行駛里程增加,電極會逐漸磨損,間隙變大,從而影響點火性能。當發現發動機動力下降、啟動困難時,就要考慮檢查火花塞。通過觀察外觀,若電極磨損嚴重,就需進行更換。
發動機皮帶經過長時間運轉,老化磨損不可避免,甚至可能斷裂,導致發動機故障。平常要留意發動機聲音,若有異常,檢查皮帶外觀,出現裂紋就應及時更換。
濾清器包括空氣、機油、燃油濾清器,行駛十萬公里后容易堵塞。空氣和燃油濾清器一般1萬 - 2萬公里更換一次,機油濾清器每次換機油時更換。遵循保養手冊規定周期更換,能讓發動機保持良好性能。
減震器失去彈性,出現漏油、異響等問題,會讓駕乘體驗變差,操控性能也受影響。若觀察到減震器漏油,或者行駛時顛簸感明顯增強,就要考慮更換。
轉向拉桿球頭磨損后會出現松動,進而影響轉向性能。可以用手搖動感受是否松動,行駛時若發現方向跑偏,也要及時檢查更換。
總之,汽車行駛十萬公里后,這些部件的更換是保障車輛安全行駛、維持良好性能的關鍵。定期檢查、適時更換,才能讓愛車陪伴我們更久,行駛得更加順暢。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