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牌照落誰家?解讀牌照發放那些事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2017年4月19日,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拿下國家發改委發出新能源牌照,成為我國第13家擁有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話說回來,這個新能源牌照到底是什么?怎么樣才能拿下這玩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解讀一下新能源牌照的那些事。
A:這里的新能源牌照指的是企業生產新能源車型必須具備生產資質,官方一點的稱謂是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這里所說的純電動乘用車包括純電動和增程式(具備外接充電功能的串聯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僅獲得新能源牌照的企業不能生產任何以內燃機為驅動力的汽車產品。
在2014年11月26日,國家發改委就《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到2015年6月2日,發改委聯合工信部發布《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并于同年7月10日開始實施。之后工信部在2016年8月12日公布經修訂后的管理規定,放寬了部分申請條件。
A:前面已經說到,新能源牌照是企業生產新能源車型必須具備的生產資質,企業有了這玩意才能得到新能源車型入市許可。說白了,這個東西就是跟你想生孩子就得先去辦準生證的意義差不多。
這個套路也是參考傳統汽車生產牌照的形式而來的。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汽車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產生出來再拉去賣的。要想合法進入市場,你就必須拿到牌照。新能源牌照也同理。
A:翻查2016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十車企名單不難發現,其中只有三家企業是獲得的新能源牌照,剩下比亞迪、長安、東風、上汽等七家企業均未獲得新能源牌照。為什么它們就能合法入市呢?原因是他們是傳統車企,本身就具備整車生產資質。而根據規定,只有單獨成立了新能源項目公司的企業,才需要另外申請資格證。
A:在已經獲得發改委發出的13張新能源牌照的企業中,北汽新能源、奇瑞、江鈴三家企業確實本來就擁有整車生產資質。以北汽新能源為例,它是北汽集團新能源項目獨立出來成立的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相對獨立的企業法人,所以必須擁有相關許可才能生產銷售新能源車型。而奇瑞、江鈴兩者的情況也大致相同。
A:目前國家并沒有明確新能源牌照的發放數量限制,此前中汽協常務副會長董揚曾經透露,工信部的目標是未來新建的新能源車企不超過10家。但隨著蘭州知豆、河南速達以及浙江合眾分別拿下第11、12、13張新能源牌照,這個消息顯然并不準確。而關于發放多少新能源牌照才合適,國內專家們的意見并不統一。
另外今年年初工信部已經牽頭編制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其中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將達200萬輛的發展目前,從目前情況預測,到2020年總產能預計將會超過這一目標,基于如此,有評論指出后續發牌速度和數量或將有所收緊。
A:很簡單,去申請。
當然,除了這個欠扁的答案之外,如果企業暫未獲得發改委發放的新能源牌照但又要把車型上市發售,還有一個選擇就是通過傳統車企或具有整車生產資質的企業代工。比如蔚來汽車就已經先后與江淮汽車和長安汽車確認合作關系,兩家車企都已經達成蔚來整車合作伙伴。
經過前面一輪Q&A之后,相信大家對新能源牌照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申請這個新能源牌照到底需要配備什么樣的條件。
基本條件一:在中國境內注冊,具備與項目投資相適應的自有資金規模和融資能力。
基本條件二:申請企業只能生產“純電動乘用車”,其中包括純電動和增程式(具備外接充電功能的串聯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并滿足相關國家標準的車輛。
也就是說,拿到新能源牌照的只能生產純電動車或者增程式乘用車,不能生產任何以內燃機為驅動動力的汽車產品。
基本條件三:具有純電動乘用車產品從概念設計、系統和結構設計到樣車研制、試驗、定型的完整研發經歷。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之時,這第二點要求門檻可是相當高的,當時是規定申請企業必須有3年以上純電動乘用車的研發基礎,后來出于對降低非傳統車企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門檻的考慮,相關部門對規定作出修改。
基本條件四:具有整車試制能力,具備完整的純電動乘用車樣車試制條件,包括車身及底盤制造、動力蓄電池系統集成、整車裝配等主要試制工藝和裝備。
基本條件五:生產不小于15輛同一型號的試制車且樣車經過相關機構檢驗而且安全性、可靠性、動力、整車輕量化、經濟性等都符合以下試裝車技術要求的:
試制樣車技術要求 | ||||||||||
技術要求 | 車長≤4000mm | 車長>4000mm | 試驗標準 | |||||||
<4 座 | 4-5 座 | |||||||||
安全性要求 | 儲能、功能、人員安全 | 車載儲能裝置碰撞、功能安全和故障防護、人員觸電防護 | 符合 GB/T 18384 相關要求 | |||||||
整車碰撞安全 | 碰撞試驗 | 符合相關碰撞標準要求 | ||||||||
電池安全 | 符合國家和行業相應標準要求 | |||||||||
可靠性要求 | 整車性能一致性 | 單車完成行駛里程 30000km 的可靠性試驗后,其動力性、安全 性、經濟性仍能滿足本技術要求 | 參照 GB/T 18388 進行試驗 | |||||||
動力電池一致性 | 單車完成行駛里程 30000km 的可靠性試驗后,充電完成并靜置 10 分鐘,所有動力電池單體電壓值(V)最大差值不超過 0.05V 或者續駛里程衰減率低于 10% | 通過電池管理系統或上位機讀出每個單體電池電壓值(V),計算最大差值絕對值 | ||||||||
動力性要求 | 最高車速(km/h) | >100 | >100 | >120 | 參照 GB/T 18385 進 行 試 驗 , 測 量 0-50km/h 和 0-100km/h 加速時 間 | |||||
0-50km/h 加速時間 (s) | <5 | <5 | - | |||||||
0-100km/h 加速時 間(s) | - | - | <12 | |||||||
輕量化要求 | 綜合工況純電續駛里程(km) | 100-150 | 151-200 | 100-150 | 151-200 | 150-200 | 201-250 | 251-300 | >300 | 根據 GB/T 18386 規 定的試驗方法進行 試驗 |
整備質量(kg) | ≤750 | ≤850 | ≤1000 | ≤1200 | ≤1400 | ≤1600 | ≤1800 | ≤2000 | ||
經 濟 性 要 求 | 綜合 工 況 每 百 公 里 電 耗(kWh)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
制動能量回收 | 城市工況下制動能量回收對續駛里程的貢獻率不低于 15% | 測試車輛在制動能量回收功能開啟和關閉狀態下的續駛里程 |
另外,申報企業還需要具備相應的產品銷售和售后服務體系,并提交對其產品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等核心部件的質保承諾。而在修改規定前,國家是硬性規定這些核心部件必須要有不低于5年或10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的質保承諾的,為了降低門檻,這部分規定也取消了。
值得注意的是,《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上指出新建企業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純電動乘用車產品有效期為3年,有效期屆滿前30日可提出延期申請,審查通過可以延長有效期,每次延期不超過3年。這意味著新能源生產資質并不是終身制,3年有效期滿后續再次審核延期。
經過上面那堆介紹,相信大家都已經了解到新能源牌照是什么一回事了。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已經拿到新能源牌照的13家企業到底是什么來頭。
2016年3月16日,發改委核準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新能源公司)實施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北汽新能源成為第一個獲得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
北汽新能源項目總投資114950萬元,其中利用原有資產16672萬元,新增投資98278萬元,建設規模為投產后形成7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產能,其中新增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產能。
北汽新能源ARCFOX-7
北汽新能源ARCFOX-1
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11月,由北汽集團控股,主營新能源汽車與核心零部件相關業務。由于有北汽這座大靠山,北汽新能源的日子還是過得挺好的,先后基于北汽集團旗下車型推出新能源版本,并推出全新產品系列——ARCFOX。
2016年5月25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第二張純電動乘用車牌照的去向——杭州長江乘用車有限公司年產5萬輛純電動新能源乘用車項目獲得核準。
杭州長江成立于2015年,注冊資本2.67億元。杭州長江共有3個股東: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北京)有限公司出資9078萬元占股34%;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出資8811萬元占33%;北京紫荊聚龍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出租8811萬元占33%。
而杭州長江是五龍電動車(集團)有限公司的附屬公司,五龍電動車持有簡式國際80%股份,持有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49.938%股份。因此五龍電動車共間接持有杭州長江43.68%股份。
乘用車方面,長江汽車旗下有一款長江逸酷(e.Cool)純電動小型SUV,新車推出5座版和2座版車型可選,高配車型最大續航可達200km。
2016年10月10日,第三家長城華冠拿下第三張新能源牌照。需要說明的是,長城華冠與長城汽車沒有關系,它反倒是與長豐集團下的獵豹汽車有較深的淵源。關于長城華冠身世之謎,大家可以戳這里查看:《真跟長城沒關系 長城華冠造車身世梳理》
說回來車方面,長城華冠旗下的雙座純電動跑車前途K50已經多次公開亮相,它的車身采用全鋁合金框架式結構,根據此前消息,新車擬定于2017年底上市。
動力方面,前途K50采用純電動驅動,并在前軸和后軸各有一臺電動機形成四驅形式,兩臺電機綜合最大功率300kW(408PS),扭矩達到650Nm。據悉,前途K50的最大續航里程將超過300km,0-100km/h加速時間小于4.6S,最高時速將超過200km/h。
奇瑞新能源在2016年10月27日拿下第四張新能源牌照。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于2010年4月正式成立,其前身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項目組。
艾瑞澤5 EV
奇瑞在安徽蕪湖舉行了奇瑞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生產基地預計2017年10月底竣工投產,年純電動乘用車規劃產能為5萬輛,主要生產S51EV、S61EV、A0-SUV EV等純電動乘用車型。
奇瑞瑞虎3X
此外,奇瑞新能源旗下首款純電動SUV車型瑞虎3Xe有望將在第三季度上市,并計劃推出351km和260km兩種續航里程版本的車型可選。
2016年11月15日,第五張牌照花落江蘇敏安電動汽車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是一家中外合資公司,合資方分別是香港展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由世界知名的汽車車身封條供應商敏實集團投資建立;合資的另一方為國有獨資的淮安開發控股有限公司。
在2016年1月22日,江蘇敏安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落戶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整車生產項目總投資25億元,規劃年產能15萬輛,一期5萬輛年產能四大工藝生產線于2016年5月份全面開工。2018年建成具備生產能力,同年第一款戰略車型上市。
根據其官網消息,敏安規劃了三款純電動汽車,它們分別是一款純電動SUV、一款雙座跑車以及一款物流車。其中敏安SUV車長4187mm,軸距為2555mm,電池容量28千瓦時,慢充8小時城市工況下最大可續航200km。而敏安雙座跑車車長則為4187mm,電池容量43千瓦時,最高車速可達180km/h,不過這兩款車看起來還處于概念階段。
2016年12月15日,萬向集團公司年產50000輛增程式純電動乘用車項目獲核準,意味著萬向集團獲得第六張新能源牌照。
根據浙江省環境保護廳公布的文件顯示,萬向集團新能源汽車項目主要產品包括10000臺KARMA增程版混合動力汽車和1000臺純電汽車,35000臺Atlantic平臺系列產品增程版汽車和4000臺純電版Atlantic汽車。產品型號分別為:Karma(EREV)、Karma(EV)、Atlantic(EREV) 、Atlantic(EV)。
其實早在2016年9月8日,萬向集團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卡瑪(Karma)在美國加州正式發布了首款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Revero。新車售價預計在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6.9萬元)左右,或于2017年通過進口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Karma Revero國內諜照
Revero采用4門設計,動力則將配備一套增程式動力總成,純電動續航里程約為33英里(約53.1km),該動力總成最大功率預計將達到298kW(407PS)。
2016年12也26日,發改委第七張新能源牌照落戶江鈴新能源。
據江鈴新能源有限公司官網消息,江鈴新能源成立于2015年1月,是江鈴集團為適應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而投資建立的全新子公司。除電動乘用車外,江鈴新能源還涉足電動商用車(輕客廂式物流車、微卡箱貨物流車、微客廂式物流車、環衛車等)領域。
江鈴新能源E200
電動乘用車方面,目前E100、E200純電動轎車已上市銷售,而E200升級版車型E200S車型也在近期正式開啟預售,新車同樣定位于純電動微型車,或搭載一臺最大功率為30kW(41PS)、峰值扭矩為150Nm的異步電動機,官方續航里程為152km。
2017年1月10日,發改委正式批準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項目,重慶金康新能源拿下第八張新能源牌照。
重慶金康成立于2012年9月,是重慶小康股份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經營范圍主要是研發、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及其部件。
根據資料顯示,金康新能源計劃2017年6月開工建設,于2018年10月完成該項目工程建設,建設地址為重慶市兩江新區魚復工業園。本項目計劃實現金康新能源年產5萬臺系列新能源乘用車和6萬套電池PACK的產能目標。
2017年1月25日,國家發改委核準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年產5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建設項目,國能新能源拿下第九張新能源牌照,同時也是繼敏安汽車后第二家獲得新能源牌照有外資背景的合資企業。
國安新能源的股東有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國研科技集團公司等高科技公司。而早在2012年,NEVS就收購原瑞典SAAB汽車,獲得了其汽車研發制造技術。
根據最新消息,NEVS首款車型將會在今年6月7日正式開幕的CES Asia(亞洲CES電子展)上正式亮相,該車有望是基于Saab 9-3平臺打造的純電動車型。
而第十張新能源牌照則在2017年1月26日落戶云度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發改委批復文件顯示,項目建成后將具備6.5萬輛的年產量能力。
根據此前消息,云度新能源旗下小型純電動SUV車型π1以及π3將會在今年年內上市銷售,據悉,新車售價將會在10-15萬元之間。
云度π1
云度π1和π3是同平臺車型,π1的定位比π3更低,因此價格方面會更加親民。外觀方面,π1的整體設計十分緊湊,其中新車的前大燈中加入了LED燈組,前保險杠下部寬大的“進氣口”造型也非常個性。動力方面,π1城市版配備容量為24kWh的電池組,官方續航里程為200km;π1城際版車型配備容量為40kWh容量電池組,官方續航里程為330km。
云度π3
而云度π3搭載的電動機峰值扭矩為270Nm,并配備容量為40kWh的三元鋰電池,等速工況續航里程可達300km以上。
2017年3月1日,蘭州知豆拿下第十一張新能源牌照,年產4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獲批。
說起來知豆也是我們相對熟悉的品牌了,經歷了比亞迪、吉利、眾泰的糾纏后,終于在2016年從吉利剝離,并最終拿下第十一張新能源牌照。當時江湖上正流傳新能源牌照十張限額的傳言,知豆此舉無疑是給其他還在爭取牌照的企業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再看看旗下產品陣容,知豆已經推出了知豆D1、知豆D2和知豆D2S等車型,未來知豆還將繼續推出D3、D4等全新車型。
2017年3月28日,河南速達年產10萬輛電動汽車項目獲發改委核準,河南速達成為第12家獲得獨立新建純電動生產資質的企業。
可能大家沒怎么聽過河南速達這家企業,但在2016年4月,該企業因南方周末《河南速達成僵尸車企:政府全力扶持 變相民間集資》的報道而引起廣泛爭議。報道稱河南速達“五年未造出一輛車”、“沒有生產廠房”、“為籌資金民間借貸”而令人擔憂。
河南速達拿下新能源牌照,從某程度上還是證明了其能力。至于它未來的發展道路如何,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又到了2017年4月19日,發改委平臺公示了關于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的核準批復,象征著浙江合眾新能源拿下第13張新能源牌照。
合眾汽車研發的智能互聯新能源概念車型此前已曝光,該車在浙江烏鎮舉行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亮相。
新車采用了鷗式門設計,造型設計比較年輕動感。而該車詳細信息展示還未對外公布,更多消息我們將繼續關注。
除了以上13個企業之外,還有哪個企業將拿下新能源牌照呢?有消息指出,大眾中國CEO海茲曼教授曾透露,江淮大眾新能源合資公司的生產資質即將獲批,因此江淮大眾有望拿下第14張新能源牌照。
此外,目前已經開始建廠的車和家、將在今年實現量產的小鵬汽車以及游俠汽車也被視為熱門之一。當然,這一切尚待發改委公告為準,我們也會繼續關注。(文:太平洋汽車網 陸杰豪)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