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喪鐘已響 歐洲各國電動車發展規劃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純電動車新時代到來,敲響了所有燃油車的喪鐘,混動也只是過渡方案,最終內燃機會從大規模量產的汽車上完全消失。事實上,歐洲各國從2010年左右開始,就制定了各類野心勃勃的電動車發展規劃,在2016年,德國政府甚至已經開始討論2030年前消滅所有燃油車的法案。
國外的月亮圓,這是瞎扯淡,天底下都是一個月亮。但歐洲的天更藍,這個是真的,原因是歐洲各國政府對環境的嚴苛保護,其中就包括對碳排放的嚴格控制。
2009年以來,歐盟新乘用車及輕型商用車開始實施強制性CO₂排放標準——平均來講,到2014年歐盟新乘用車CO2排放不得超過130g/km,2021年不得超過95g/km。
而非歐盟國家挪威則提出了更具雄心的標準——到2020年新乘用車的平均CO₂不得超過85g/km。順便說一句,挪威給自己制定全面禁售燃油車的時間節點為2025年。
在大力推廣新能源之前,歐洲一直主柴油車。究其原因,是歐洲對于碳排放有嚴格的控制,同等排量下,柴油相對汽油不僅油耗更低,碳排放也更少。
以寶馬為例,535i和535d同樣搭載3.0T L6發動機,一個是汽油版,一個是柴油版。柴油版的535d二氧化碳排放等級為A,而汽油版的535i排放等級只能為C。動力方面,柴油車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還均勝出。另外,柴油車油耗還更低,所以,歐洲人幾乎沒理由不喜歡柴油車。
另外,缸內直噴、渦輪增壓這些新技術都是歐洲的主機廠主推,其實部分原因并非是廠商自愿的更新,而是迫于國家政策層面對碳排放的控制,企業不得不采用各種手段將碳排放/油耗降下來。甚至連雙離合變速箱的推廣,也有部分是這個原因。
100多年前,在燃油車還未大規模發展起來的時候,電動車的保有量一度超過燃油車。100多年后,電動車再度崛起,柴油車成為歐洲人清潔能源的過渡方案,大家開始投入電動車的懷抱。
一部分原因柴油車在碳排放上雖然有優勢,但氮氧化物的排放還更多了。根據歐盟統計數據,約40%的氮氧化物是由交通廢氣所致,而其中的80%都來自于柴油車。這也是大眾排放門事件爆發的根源所在。所謂排放超標,超標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氮氧化物最多超標達40倍。
至于氮氧化物的危害,可能比二氧化碳更嚴重,二氧化碳是讓全球變暖,屬于慢性自殺。氮氧化物積累多了馬上就有反應,案例在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大家可以搜索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和倫敦光化學煙霧時間。
相對而言,電動車在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和能效上都有更大的優勢。畢竟,只要電力來源是清潔的,電動車就可以等效零排放。而發電這個環節可以將污染集中處理,比每臺柴油車帶個尿素罐兒高效多了。
● 碳排放
實際上,電動車在碳排放的優勢跟各個國家的電力能源結構有關。簡單講就是,如果某個國家的發電組成主要是核電、風電、水電,這些清潔能源,那么電動車確實能大幅降低碳排放。
但如果這個國家的主要電力來源還是燒煤為主的火力發電廠,那電動車在碳排放上基本沒什么優勢。但是,氮氧化物和其它顆粒排放上,還是能減不少。
整體而言,歐洲絕大多數國家的發電還是比較清潔,以法國為例,2016年七成電力來自于核電,只要沒有核泄漏,非常清潔環保了。德國2016年風電占比14.3%,太陽能僅占6.5%,火電的比例為43.4%,也算相對“環保”的結構了。挪威,更是97%的電力來自于水電,直接成為歐洲電動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
● 能效比
而電動車更大的優勢在于能效比,目前,內燃機的普遍效率在30-40%之間,豐田在2016年造出熱效率41%的發動機已經是全球最高熱效率。而目前的主流電動機,理論最高效率88%,實際使用過程中的效率也高于60%。
● 易被轉換
風、火、水、核能源都可轉換成電能,感謝法拉第發現了切割磁感線可以產生電能,而這個世界上幾乎任何能量都可以轉換成動能,所以電能就成為了通用的能量。
歐洲插電式電動車(包含插電式混動和純電動)目前保有量前5的國家,一部分在意料之中——英、法、德都在列。但具體排名可能會出乎所有人意料,保有量第一的竟然是挪威,第二名則是芬蘭,作為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盛和機動車總保有量最大的德國,排在了墊底的第五。
截止2016年12月份,挪威的插電式電動車總銷量135276臺,這個數據幾乎是德國的兩倍。2013-2016年間,德國電動車市場無論是年銷量、保有量、增速還是市占率,均在5大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排名墊底。作為一個汽車工業頂尖強國,對未來趨勢的擁抱明顯不夠熱情。
早在2009年8月19日,德國就頒布了《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計劃》。那個時候,默克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到2020年,要讓100萬輛電動車上路,到2030年增至600萬輛(而2014年的保有量約為5萬輛)。
彼時的德國政府對電動車期望過高,或者認為自己民眾的家國情懷估計過高,以為大家都會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不顧電動車的實用性。政府表示,只投入資金研發技術,不會為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實實在在的補貼。
● 實際銷量和預期結構差太遠,政府啪啪被打臉
數據如上,電動車(包括插電式混動車)的比例在所有新銷售的車型中緩慢增長。2014年11月底,德國公路上只有大約24000輛電動車(包括插電式混動車),遠遠低于2014年10萬輛的目標。到2016年底,總共也才只銷售出了74754輛,還沒能完成2014年的目標。
相較于3000萬的汽油車和1450萬的柴油車注冊量,這7萬多輛的電動車幾乎可以被忽略。
● 買車現金補貼
實際銷量和預期結果差太遠的情況下,德國政府開始了更大力度的補貼,除了對工廠、充電樁的政策補貼外,這次直接發錢給真正使用電動車的消費者身上。
2016年4月,德國政府批準了一項10億歐元的電動汽車政策激勵方案預算,其中,共6億歐元用于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直接補貼,預計最晚可以持續到2019年。另外3億歐元用于城市和高速路上的充電樁建設,最后1億歐元則用于公務電動車的稅收減免。
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用戶可以得到4000歐元的政府補貼;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也能得到3000歐元的補貼。
要注意的是,這些補貼是給普通家用電動車的,售價以6萬歐元為分界點,決定它能不能拿到補貼。要是你買特斯拉Model X P100D或者寶馬i8這種豪華電動車,政府收稅都來不及,拿補貼?別想太多。
德國政府將在2017年至2020年間撥款3億歐元,在全德范圍建造1.5萬個充電站。充電設施將覆蓋主干道沿線的加油站和停車場,以及購物中心、體育場等地。屆時,德國員工可以在單位所在地免費充電,并不計入其“應稅所得”。
● 稅收減免
2016年之前注冊的BEV免征保有稅長達10年;2016年到2020年注冊BEV的話,免征5年的保有稅;PHEV(插電式混動車)雖然不能免稅,但稅率也相應較低。
德國對私用公司車輛用車所產生的獲益是要進行征稅的(通常計算為車輛標價的1%),2013年起,車輛中每存儲1kW-h的電能,標價就降低500歐元(2013年后每年下降50歐元,例如到2016年就減免350歐元),總減免額不超過1萬歐元(2016年減免不超過7000歐元)。這項優惠主要針對公務車,補貼資金達1億歐元。
● 提高電動車路權
2015年6月,德國頒布了聯邦《電動汽車使用特權法》(2026年12月31日到期),規定各城鎮可以為低排放車輛(即CO₂排放不超過50g/km或電動里程達40km及以上)提供優惠或免費停車、高承載車輛(HOV)專用車道準入及交通限制區準入等,還會為所有電動汽車預發尾號為“E”的特殊牌照。不過,由于該法案把執行權限交于各城鎮,其落實效果難以保證。
● 補充政策:建立示范區,鼓勵電動車使用
在德國多個區域跨部門推廣“電動出行模范區”計劃(含100多個項目),致力于將電動出行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2011年到2014年資助了約1.4億歐元)。
四個“電動出行示范區”(包括下薩克森、勃蘭登堡、巴登符騰堡和巴伐利亞-薩克森四個大區)融合了1.8億歐元公共資金和近1.2億歐元的私人資金,重點研究在推廣電動汽車過程中的社會、技術阻力因素
● 小結
總體來看,德國政府雖然目標宏達,而且口號響亮——“2020年電動車保有量100萬臺”、“2030年新出售的汽車均為零排放”,但官方也并沒有太刻意的把電動車銷量作為唯一追求。
前期的政策補貼并沒有直接拿錢砸像消費者,主要都用于推動電動汽車相關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基礎能力上。坐擁大眾集團、奔馳、寶馬、這幾家世界級車企巨頭,德國的電動車技術方面肯定是世界頂級水準,僅從電動車銷量上看,可能有失偏頗,不過德國也真的該加把勁兒了。
講完電動車銷量前5里墊底的德國,再來看歐洲電動車保有量最高的國家,也是一個出乎大多人意料的國家——挪威。
● 保有量
截止2016年12月底,挪威的電動車總保有量為135276臺,是世界第四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排在中國、美國、日本之后。在歐洲,挪威則超越英法德成為老大。
并且,挪威已成為人均擁有新能源汽車比例最高的國家,2014年,挪威新銷售的汽車中,電動車銷量占比約為12.5%;2015年,這一數值提升至 22.3%;2016年,比例繼續提升至 29.28%。
截止2016年12月份,電動車在整個市場的總保有量份額中,已經占據了5%的份額。
挪威政府此前曾霸氣宣言,到2025年,新上市的汽車均為零排放。沒錯,德國就是挪威帶入坑的,看到挪威說2025年,它就把線劃在2030年。
能促使挪威電動車如此蓬勃發展的原因多種多樣,除了政府的各種補助措施外,地理結構、人口分布、能源組成都是重要因素。
● 人口分布集中,續航需求低
挪威呈南北條形分布,人口主要集中在首都奧斯陸和第二大城市卑爾根附近,兩地相距僅300km。即使是出遠門,對續航的要求也不會很高,而目前的電動車續航里程基本都能達到300km,基本是夠用的。
但是像中國和美國這種,電動車目前主要還是只能提供市內通勤。要上高速跨省,各種辛酸淚的帖子大家可以網上搜。
● 國家97%的電力來自于水電,來源清潔
在第一頁我們講過,電動車是否會減少碳排放主要取決于電力的來源。如果全是燒煤的火電,那基本沒區別。挪威境內高山、峽灣,河流眾多,水利資源豐富,共有超過937座水電站,裝機容量超過31GW,水電在國家能源中占比約為 97%,其余部分為地熱能、風能和化石能源。
電力來源的源頭基本就沒污染,使用電動車確實能大幅減低尾氣排放對環境的傷害。
● 充電樁建設完善
挪威目前的公用充電點超過2000個,能提供近9000個充電插頭。以目前挪威13萬多輛的電動車保有量看,汽車與公共充電設施比例,已基本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出行需求。
● 優惠政策1:減稅
在挪威購買電動車,可免征銷售稅和25%的增值稅。這一項,挪威政府的財政收入就減少了40億克朗(約40億人民幣)。
● 優惠政策3:充電免費、停車免費、高速免費……統統免費
買了新能源汽車后,消費者仍然還有多項實惠。比如利用公用充電樁充電,費用是免費的!開車去公共場所,占用車位,也是免費的!開車經過高速公路、輪渡渡口、橋梁和隧道等收費站時,免費!
● 優惠政策3:霸道路權,可上公交車道
電動車享用公交專用車道,這就霸道了,每周一早上、周五晚上的回家路上,看別人都堵著,自己在公交車道上飛馳。就是一輛電動smart也能開出勞斯萊斯幻影的優越感。不過這項政策已經備受詬病,畢竟電動車越來越多,公交車都開始變慢了,不知道政策還能堅持多久。
● 小結
總結起來看,挪威政府對電動車的政策無非也就是那幾招:免稅、免費,唯一獨到的地方是給了上公交車道的路權,但也不足以解釋它成為全球電動車銷量最大的市場。
所以真正核心的原因是,國家面積小,人口居住集中,對續航能力要求不高。并且,挪威電力97%來自于清潔的水電,電動車除了電池污染這一塊兒,要比燃油車環保太多。
荷蘭是風車之國,也是自行車之國,不過你可能很難想到,它也是電動車大國。從電動車保有量看,截止2016年12月底,荷蘭以113636輛的成績,緊隨挪威之后,是歐洲的電動車保有量第二大國。
● 發展規劃:3步走,2025年開始禁售燃油車
2009年,荷蘭政府首次實行了電動汽車行動計劃,其推廣目標也是雄心勃勃:
1、到2015年,實現1.5萬-2萬輛注冊電動汽車;2、到2020年,實現20萬輛注冊電動汽車;3、到2025年,實現100萬輛注冊電動汽車。
2016年4月19日,荷蘭議會下院對勞工黨提出的一項法案表示支持。該法案要求荷蘭從2025年開始,禁止銷售新的汽油、柴油汽車,市場上將只允許電動汽車出售。
● 國家政策補貼
1、荷蘭基礎設施與環境部為電動出租車和貨車提供了每輛車3000歐元的補貼(部分城市達到5000歐元);阿姆斯特丹等城市還在此基礎上再提供每輛車3000-5000歐元的補貼。
2、荷蘭政府為企業提供“環境投資減稅”,即每筆符合條件的投資可減免不高于5萬歐元的稅款或稅款比例的36%,該稅費折扣也適用于CO₂排放低于50g/km的新能源汽車。
3、“環保投資減稅計劃”(Vamil)還未符合標準的投資提供折舊率,并把電動汽車包括在內。
● 減免稅費
注冊稅:荷蘭人購買新車是要繳納注冊稅的,CO₂排放較高的車輛,注冊稅可高達四、五萬歐元(稅額見下圖);而CO₂排放值低于83g/km的車輛應繳稅額相對也較低,零排放車輛則可以免稅。2016年以后,高排放車輛受到的財務懲罰還在增加。
公路稅:這個稅種與車重、驅動方式相關,且各省有所不同,對于普通車輛來說,汽油車每年公路稅需繳552-624歐元、柴油車則是1172-1244歐元。2016年1月1日以前,CO₂排放小于50g/km的車輛可以免收公路稅;自2016年起,零排放車輛仍可免稅,排放在1g/km到50g/km的車輛公路稅減半;混動車在計算公路稅時,可以在車重上減去125kg。
公司用車稅:荷蘭政府對公司用車私用也征收稅金,其應稅收益由車輛的CO₂排放值決定的,最高可占車輛標價的四分之一。而荷蘭境內,9成的注冊電動汽車都掛在公司名下,此項稅收政策對激勵電動汽車購買十分重要。
● 阿姆斯特丹市專項政策
除了國家層面的補貼外,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市還為純電動里程在60km以上的電動汽車提供額外的5000歐元補貼。
從2016年1月開始,在阿姆斯特丹市工作或居住的電動汽車車主免費提供一個公共充電點。并且,市政府要求車主不能有私人停車位、也禁止傳統汽車在裝有公共充電設備的車位上停靠。
● 小結:
荷蘭交通運輸業耗能占比29%,所以汽車節能成為整個國家削減能耗的重要環節。除了國家層面的政策外,首都阿姆斯特丹也在不遺余力的大力推廣,荷蘭政府對電動車的刺激政策比挪威更激進。
還是到2016年12月底為界限,法國的電動車總保有量為108065輛。但Wiki對法國電動車的統計數據很有意思,分為3類:插電式混動車、純電動貨車、純電動乘用車。
專門將純電動貨車拿出來講是因為,法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輕型電動商用車市場。在歐盟銷售的所有純電動貨車中,近一半在法國。電動貨車在法國的市場占有率,2014為1.22%,2015年為1.30%。
● 國家政策補貼
2015年4月1日,法國正式開始實施了對電動車、混動車的補貼政策,并細分為不同的補貼標準。電動車及碳排量少于20g/km的插電式混動車可獲得6300歐元的補貼;購買碳排放在21g/km至60g/km的油電混動車可享補貼1000歐元;購買碳排放在61g/km至110g/km的油電混動車可享最多750歐元補貼。
換車的時候,同樣有激勵。如果是要將現有的燃油車廢棄,轉而購買純電動車,可享受6300歐元的補貼,購買插電混動車可享受2500歐元的補貼。
2017年1月開始,法國政府對純電動車輛的補貼從6300歐元小幅下降至6000歐元。作為補償,那么給你的燃油車報廢補償金額從3700歐元提升到4000歐元。和之前的政策沒什么區別。
但最后,還有一個特大驚喜,如果你要將一臺10年以上車齡的柴油車報廢,并且換到新電動車,法國政府給你的報廢補償能高達1萬歐元。
● 充電樁
到2016年年底,法國是歐洲充電樁數量最多的,達到了7766個點,33423個充電樁。法國主要由政府部門和電力企業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2013年左右,法國在12個大中城市及其周邊地區開始電動汽車配套設施建設,整個充電設施圍繞城市開展建設,充電設施的密集性也支撐了巴黎的電動汽車分時租賃的可行性。
2015年,政府開始在高速公路周邊興建充電樁,來打通城市之間的服務。法國電力公司(EDF)也興建有200座公共充電站,開展把電動汽車的電力需求服務。
● 小結:
法國政府對電動車的鼓勵政策比較簡單粗暴:你報廢燃油車,給補貼;購買新電動車/插電混動車,給補貼,金額相對于其他幾個國家,也比較給力。從能源結構看,法國的7成電力來源是核電,電動車能源優勢非常明顯。
截止2016年12月底,英國的電動車總保有量91627臺。雖然目前的電動車總保有量排名第四,但發展勢頭很猛,從圖表中也能看出,銷量在近兩年呈爆炸性增長。到2017年3月,英國電動車總注冊量已經超過了10萬輛。
2016年英國電動車的總銷量為36907輛,緊隨挪威,排名第二。所以今年過完之后,英法之間電動車總保有量會不會互換位置,誰都不能確定。
● 2040年開始禁售燃油車
早兩年,英國政府設定的2020年目標為電動車保有量占比9%,但按目前情況估算僅占比7%。
而在不久前,7月27日,英國環境大臣邁克爾·戈夫宣布,將于2040年起全面禁售汽油和柴油汽車,屆時市場上只允許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環保車輛銷售。當然,已經購買了的燃油車還可以繼續在路上跑。
另外,英國政府還將花費30億英鎊(約合264億元人民幣)改善空氣質量,其中2.55億英鎊(22.4億元人民幣)用于解決由柴油車排放造成的污染。
● 補貼政策
英國也為補貼費用分了等級,補貼費用與德國相近。該國政策規定,購買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50g/km及電動模式下續航里程高于70英里的電動車及混合動力車可享補貼4500歐元(乘用車)或8000歐元(卡貨車);電動模式下續航里程少于70英里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在50g/km至75g/km之間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價格上限為60000歐元)可獲補貼2500歐元。
● 充電樁
截止2016年底,英國共有2700+個充電點,普通充電樁接近9000個。如果算上快充充電樁的話,就在12000個左右。跟法國一比,只有它的1/3左右,差距還比較大。
● 小結
作為古老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在整個世界經濟體中依然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電動車發展的這個時代變革點,英國還是跟上了節奏,近兩年的勢頭發展很猛,大有趕超法國之勢。
從歐洲各國的發展現狀和對電動車激勵政策看,未來是電動車的世界,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燃油車完全消失,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很長一段時間,但全面電動化的時代一定會到來。那個時候,燃油車、V8、V12引擎的轟鳴,就如同這個時代的紅白機,成為了少數人把玩的情懷。(文:太平洋汽車網 李洋)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