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歐立甫:行業轉型如馬拉松 中國速度對奔馳創新至關重要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6月1日,2024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和2024(第二屆)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正式拉開序幕,眾多行業領軍人物如小米創辦人雷軍、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蔚來創始人李斌以及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歐立甫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和分享了關于未來汽車行業的最新動態、趨勢和見解。
在大會上,歐立甫發言表示很榮幸和這么多車圈“頂流”共聚一堂,并稱贊深圳是一座創新之城,成就了比亞迪,華為,騰訊等科技頭部,不僅創新成果豐富,也以創新速度快聞名。另外,他詳細介紹梅賽德斯-奔馳在技術創新、安全、數字化轉型、電動化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承諾和進展。
歐立甫先介紹了梅賽德斯-奔馳公司的歷史與創新精神,自1886年成立以來,一直是汽車行業的創新領導者。并強調梅賽德斯-奔馳的創始人對創新的熱愛,尤其是安全方面的技術創新,梅賽德斯-奔馳始終致力于提供超出行業和法規要求的安全標準,擁有多項安全創新,如帶緩沖潰縮區與剛性乘員艙的安全車身,徹底改變了整個汽車行業的安全標準。
而如今,梅賽德斯-奔馳在主動安全方面也做到極致,搭載多達40多種主動駕駛輔助系統,來確保所有道路使用者最大程度的安全。同時,每款梅賽德斯-奔馳新車型在量產前都要經歷約 15000 次仿真模擬碰撞測試和 150 余次實車碰撞測試,且每款新車的全球整車耐久性測試里程為500萬公里,確保所發布的任何技術都符合苛刻的標準。
而對于未來創新指導原則,歐立甫表示梅賽德斯-奔馳將致力于實現兩個主要目標,其一是“零死亡愿景”,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零致命性交通事故,計劃到2030年將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和受嚴重傷害人數較2020年減少一半。其二是“2039愿景”,最晚到2039年,實現乘用車新車產品陣容在整個價值鏈和車輛整個生命周期內的凈碳中和。
為了加速實現“凈碳中和”和“零致命性交通事故”目標,梅賽德斯-奔馳在研發投入、人才培養上也花費大量心思。目前梅賽德斯-奔馳在全球擁有2萬名頂尖研發工程師正在研發未來產品,僅去年就投資超過780億人民幣。并且,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德國、美國和印度都有研發團隊,充分利用各地區的獨特優勢。
歐立甫表示,中國研發團隊在人工智能、車路協同(V2X)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位于北京的中國研發技術中心和上海研發中心,研發人已超過2000人,并在不斷擴大在華的研發投入。歐立甫以奔馳L2+導航輔助駕駛系統為例,他說這個項目從啟動到正式落地僅用時12個月,明顯快于行業平均水平。同時,梅賽德斯-奔馳也是國內首批獲得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測試牌照的車企。歐立甫表示將盡快將它帶給中國客戶。
歐立甫還強調中國速度對奔馳創新來說至關重要,像奔馳最新MB.OS智能車機系統,中國研發團隊具有很大的貢獻。通過MB.OS,梅賽德斯-奔馳正在構建一個高度靈活的從芯片到云端架構,實現將硬件和軟件解耦,以及實現所有四大功能域的快速更新,包括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車身舒適和行車與充電。
歐立甫還提到,梅賽德斯-奔馳在提高內部研發能力的同時,還通過與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開展廣泛合作,包括谷歌、英偉達、騰訊和字節跳動等科技公司,來加速技術創新。并表示,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梅賽德斯-奔馳高度重視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為了實現數據安全,將成為首個應用“聯邦學習技術”的汽車品牌,這一技術通常應用于金融行業。
而對于純電汽車的發展,歐立甫認為能效是純電汽車的關鍵,只有汽車消耗的越少,需要生產、傳輸到充電樁并儲存在電池中的電力也就越少。而基于奔馳最新模塊化平臺(MMA)搭載的CLA級概念車則遵循這一發展理念。
歐立甫透露,奔馳CLA級概念車首款搭載了奔馳自主研發的全新電驅單元——MB.EDU的車型,配備兩擋變速箱。兩個檔位分別確保了在城市和高速路條件下的最高能效,目標是百公里能耗約為12千瓦時,相當于電動時代的“1升汽車”。并介紹800V電氣架構融合了高能量密度電池,將重量最小化。此外,它還具有出色的充電性能——充電15分鐘續航即可最高增加400公里。
除此之外,梅賽德斯-奔馳正在中國加速建設快充設施,首批梅賽德斯-奔馳超級充電站已在全國一些主要新能源汽車城市投入使用,目標是到2026年底,建成至少1000座超充站,約7000根超充樁。
而在電池方面,梅賽德斯-奔馳將與全球領先的電池公司如寧德時代合作,并投資新興固態電池技術公司,如輝能科技和Factorial Energy。同時還不斷提升電池化學領域的自主研發水平,并致力于覆蓋全部電池技術領域。
最后,歐立甫相信行業轉型不會一蹴而就,市場條件和客戶需求將決定轉型的節奏,行業轉型如馬拉松,這是一個長期過程,將結合“中國速度”和“奔馳標準”引領行業轉型。(文:太平洋汽車 吳啟星)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