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ST
夏利(
一汽夏利)發布公告,稱原來預測贏利的2003年第四季度虧損,這個公告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公告發出的第二天,ST夏利的股價幾近跌停。“這與
一汽夏利過于依賴
豐田有直接關系。”一位汽車分析師說。事實上,一汽夏利寄予厚望的
威樂和
威姿,因為和
豐田威馳同在一個NBC平臺生產,并且形成競爭,直接導致了
豐田對一汽夏利的零部件進行控制。
三大原因直指豐田 4月8日,ST夏利發布公告稱,公司預計2003年全年的利潤總額將略低于2003年前三季度披露的利潤總額。這意味著2003年前三季度全面贏利的ST夏利,在第四季度再次虧損。
ST夏利對第四季度出現虧損的原因,歸結為對NB
C系列轎車進行較大幅度的價格調整;原材料漲價以及日元匯率上升導致進口零部件的成本增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公司收到了
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2003年度審計報告。報告中說,由于在2003年第四季度實施了返還現金等促銷措施,
一汽豐田2003年第四季度贏利狀況也有所下降。ST夏利擁有一汽豐田30%的股份,在前三季度的贏利中,一汽豐田對其利潤的貢獻高達60%。
了解ST夏利的人很快就發現,ST夏利歸結的三個原因,幾乎都與豐田有關系。ST夏利NBC平臺正是豐田的生產平臺,而ST夏利所說的進口零部件也是給這個平臺提供的進口豐田零部件。
同臺生產同臺競爭 事實上,這既是ST夏利與豐田合作不佳的結果,也是他們合作尷尬局面的開始。
一汽夏利重組前,利用豐田的技術建立了NBC平臺,主要用于生產夏利2000。由于當時豐田沒有在國內直接生產轎車,夏利2000銷售也不理想,雙方的合作相安無事。
2002年,
豐田也在國內建立了同出于NBC平臺的生產線,第一款車
威馳就放在這個生產線上。重組后的
一汽夏利,也對NBC平臺寄予厚望,從去年開始推出
威姿。
威馳和威姿下線后均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應,這恰恰引發了一汽夏利與
豐田的矛盾。與豐田威馳同出于NBC平臺的一汽夏利威姿,由于很多零部件與威馳一樣從日本豐田供應,在市場旺季不得不停產給豐田威馳讓路。
“威姿在去年11月份的確停產了一段時間。”ST夏利證券部的張爽昨天表示,停產的原因是當時的進口零部件用完了。
事實上,去年年底市場上ST夏利NBC平臺的幾款車幾乎全部斷貨。一位ST夏利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正是因為零部件供應跟不上,不得不停產等待。這直接導致了去年9月份降價的夏利2000,市場銷售剛有起色就開始出現斷貨,并且一直供貨不足。
這也是ST夏利把降價列為贏利下降的原因———產品降價后,產量沒跟上。薄利沒能多銷,利潤當然會隨之減少。
受制零件威樂缺貨 NBC平臺的問題,同樣出現在ST夏利的新車威樂身上。
“現在訂車要到1個半月后才能提車。”ST夏利在
北京最大的一家代理商萬吉祥的一位業務人員說,威樂上市后,市場反應不錯,但供貨嚴重不足。萬吉祥上個月從廠家提到的現車只有80臺。
在南方的一些城市,
威樂供貨不足的情況更為嚴重。“
夏利好不容易出了一款市場看好的車,還是有市沒車。”深圳一位
經銷商抱怨說。ST夏利有關人員透露,之前他們統計威樂在全國的預訂已經超過了一萬臺。
威樂的熱銷進一步激化了
豐田和夏利的矛盾。威樂在前期宣傳中一直稱,所用的包括
發動機在內的零部件與
威馳相同,而威樂自動擋只有10.28萬元的價格嚴重影響了威馳的銷售。今年4月初,
一汽豐田再次調整了威馳的銷售價格,價格最低的一款僅為10.5萬元。當時就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
一汽豐田是針對威樂而來的,豐田威馳與夏利威樂已形成了同門競爭。
顯然,控制威樂的零部件供應可能是控制其與威馳競爭的最有效辦法。現在,ST夏利內部很多人開始在私下里對豐田表示出不滿:因為受限于進口豐田的零部件,威樂無法很快提高產能。
解決之道在于自立 西南證券汽車分析師董建華對ST夏利2003年第四季度出現的虧損歸結為,ST夏利過于依賴豐田,“但它也沒辦法”。
ST夏利證券部張爽也承認,如果NBC平臺的車繼續熱銷,零部件的供應仍會繼續受到限制,而解決的辦法就是把受限制的零部件拿到國內生產。
當然這并不是最關鍵的問題,關鍵的是老夏利車型能不能也成為公司贏利的主體,“這需要一步一步地來。”張爽說。實際上,ST夏利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幾天前,ST夏利把原來
排量1.0的一款夏利車改為1.1排量,并推出新款。另外,ST夏利內部人士透露,ST夏利今年的重頭戲是,在5月份左右推出兩款B級(中檔)夏利新車型。(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