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媒體的報道,預計在2005年3月底,塔塔將會得出最后的結果,以決定在中國進行本土化生產還是通過華晨進行進口銷售。
盡管此舉事前沒有聲張,但還是引起了業內外的極大關注。由于該合作項目尚在進行過程中,具體內容不得而知。從目前情況來看,“戀愛關系”已經確定這一點是毫無懸念了。
中國機遇
塔塔公司為進入中國市場,正在對中國市場進行全面的調查。
之所以采用建立進口銷售機構的可能性方式,是因為中國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世界范圍內的公司都爭相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同時,中國汽車市場開始出現銷售放緩的跡象,采用進口銷售可以減少風險。另一個原因是,印度市場的勞動力價格比中國市場更加低廉,可以增加塔塔汽車在價格方面的競爭力。而且,印度市場的原材料價格也相對中國便宜。
戴姆勒·
克萊斯勒集團最近宣布,他們在兩年之內,把在印度的采購額從7600萬美元增加到1億美元。印度市場的潛力也正在吸引全球范圍內的汽車制造商。塔塔集團一位不愿以開姓名的高層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塔塔汽車非常看重中國市場,但是考慮到收支方面的原因,采用出口的可能性比較大。
至于究竟采用何種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塔塔汽車還沒有最終決定。不過在具體產品方面,塔塔已經作出了初步的打算。由于從1998年開始,塔塔汽車能夠生產具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Indica和Indigo轎車和Sumo、Safari越野汽車。塔塔希望能提高自己在國際汽車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將把Indica和Indigo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首選,其中Indica的箱背式轎車是最有可能進入中國。
在新加坡進行汽車銷售,這是這家印度汽車制造商的亞洲戰略非常重要的一步。印度當地的媒體評論認為,塔塔汽車已經在意大利、西班牙、英國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但是在亞洲市場,塔塔汽車還沒有建立自己大規模的生產和銷售基地,能立足新加坡可以加快進入亞洲市場的步伐。
作為印度本土最大的汽車生產商,塔塔汽車每年的產量在20萬輛左右,是印度汽車的驕傲,選擇進入中國市場是塔塔走向世界的重要一役。
從塔塔方面而言,充滿機遇的中國市場無疑是吸引其進入的最大動因。此前,塔塔汽車執行董事V.Sumantran在訪問中國時曾表示:“中國未來將成為一個汽車制造大國,而且中國有比我們更大的市場,所以塔塔通過與華晨合作,便可分享中國的增長。我們的開發成本較低,只有美國及歐洲的25%左右,而中國的生產成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合作可把我們的優勢整合起來,創造更大的競爭力,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很明顯,中國市場“默默無聞的印度汽車
廠商,正在謀劃撬開商機
無限的中國市場的大門,希望能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切得一塊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