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的排量為1.6升,價格在10萬元以內,競爭對手鎖定為伊蘭特、花冠、凱越、賽拉圖,目標客戶定位于25~45歲的小企業主、公務員等消費理性、注重實惠的人群。 中級車市場日益成為廠家爭奪的重點。繼
東風悅達起亞賽拉圖上周上市及
長安福特福克斯即將登場后,國內自主品牌
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孫旭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其首款新車F3也將定于9月底全國上市。
在完成研發、生產、銷售、模具的四大基地戰略布局,增持汽車公司股份后,進入汽車業兩年的比亞迪期待全面發力。
新車力求“缺陷最少” 孫旭告訴記者,F3之所以比原定計劃推遲一個多月上市,一是對汽車品質的高追求,對新車進行苛刻的各項調試,二是針對近期眾多新車上市的情況選擇更符合F3上市的時機。

孫旭透露,F3的排量為1.6升,價格在10萬元以內,競爭對手鎖定為
伊蘭特、
花冠、
凱越、賽拉圖,目標客戶定位于25~45歲的小企業主、公務員等消費理性、注重實惠的人群。
據記者了解,搭載
三菱4G18
發動機的F3采用了德爾福的MT20U發動機管理系統,新車在外觀、內飾、配置等方面均不遜于對手。
之前,盡管F3已經通過了國家規定的多項嚴格檢測和各種惡劣環境下的道路測試,但比亞迪仍“自我加壓”,對F3進行特別的“嚴刑拷打”,每月都要派出試車手驅車在各種極限環境中進行極限測試。比亞迪
總裁王傳福對這種“自虐”的原因解釋為“要做缺陷最少的本土轎車”。
增持股份打持久戰
日前,比亞迪突然高調宣布,已于今年7月完成了對比亞迪汽車股份從92%到99%的增持,花費為2000多萬元。這次股權收購是比亞迪入主汽車行業以來的第二次增持收購行為。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比亞迪方面將此次增持股份原因歸結為三個方面:第一,收購對比亞迪集團以及股東有利,將使比亞迪進一步掌握對比亞迪汽車的控制權,并從汽車行業的巨大增長中受益;第二,F3即將上市,比亞迪預期這款車的市場收益將會給集團帶來新的利潤;第三,表明比亞迪對投資中國汽車工業的態度和決心,比亞迪是在做投資,做實業。
業內人士認為,比亞迪此次行為與今年以來外界對民企造車的質疑有關。之前,波導、夏新已宣布和南汽的合作破產,而奧克斯殺入汽車領域后則以“敗走麥城”收場。但顯然與奧克斯等匆忙進入、倉促上新車、快速退市等行為不同,比亞迪在研發、整車生產、零部件配套和銷售渠道建設方面投入數十億元資金,歷經兩年才推出首款新車,比亞迪在汽車行業的步子邁得更謹慎,也更扎實。
王傳福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在未來比亞迪的發展戰略中,汽車和IT都將齊頭并進,兩條腿走路,不會出現重心偏移。”
四大基地凸顯戰略布局
從兩年前進入汽車業開始,比亞迪一直采取穩扎穩打戰略,打通其產業鏈布局。孫旭介紹,目前比亞迪汽車已形成了西安整車生產、
北京模具制造、上海技術研發、深圳總部四大基地。
今年4月,比亞迪年產20萬輛汽車的核心生產線已經在西安落成投產,比亞迪新車的產能瓶頸被打通。
北京的汽車模具制造中心的整車模具的年開發能力達到了3至5款,除了為F3制造外覆件模具外,還為
菲亞特、
北汽等廠家制造模具。同時與
日產公司模具的合作正在談判中。
上海是比亞迪汽車研發、設計和產品檢測基地,擁有3000多名汽車設計師和工程師,檢測中心還有500多名技師。
深圳是比亞迪的大本營,汽車電子及汽車內飾件都在此生產,比亞迪汽車營銷本部也設在這里。目前比亞迪在全國的營銷網點有270多家,其中部分來自于
上海大眾、
上海通用和
奇瑞等原有
經銷商。
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夏治冰同時向記者透露,針對全球能源緊張的狀況,比亞迪汽車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研究順利,目前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已突破500公里。比亞迪電動車量產將主要取決于商用化環境的配套和國家政策標準的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