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3停產機會給了誰?
就在凱美瑞價格公布的第二天,一汽馬自達就對外宣稱,新馬自達3(下稱新馬3)將于7月復產,就像突然宣布停產時一樣,這次復產的理由同樣沒有交待得特別清楚。
“馬3的突然停產讓我們損失很大。而具體何時復產,我們也不是很清楚。”剛一見面,劉經理就對記者訴上了苦。
劉經理是一家4S店的銷售經理。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還未“滿月”的新馬自達3突然停產了。4月20日,京城的經銷商突然得到消息:上市才27天的新馬自達3暫時停產,但停產原因未透露。
小劉是一家經銷商的銷售顧問,手里已經接到了5份新馬3訂單,突然的停產給了他一個措手不及。客人問:何時復產?何時提到現車?小劉不能也無法給客人準確的答復。結果是除了一個客戶還在等待外,其余4位客戶全流失了。
現實:很多客戶流失
在聽說新馬3停產的消息后,王先生第一時間趕到經銷商處,在得到銷售顧問肯定的停產消息后,王先生選擇了“離開”,加入到福克斯的行列里。
在一家經銷商處,一位銷售經理告訴記者:馬3的突然停產給我們造成了很大麻煩,甚至可以說是很大的損失。僅以我們店為例,當聽到這個消息并通知消費者后,就有70%的潛在的消費者流失。其中不乏已經交了訂金的“忠實”客戶。
“我們不會因為它的停產而等待幾個月,現在市場上的新車型那么多,可選擇的余地那么大,何必一棵樹上吊死。”張先生因此選擇了離開。
苦果:產銷分離的結果
新馬3剛上市就停產,與車標和產銷分離有關。
據知情人士透露,長安福特曾極力爭取新馬3的銷售權,但最終長安、福特、馬自達及一汽4方經協商決定最終銷售權歸一汽馬自達銷售公司。此后,長安福特仍想在定價上占有主動權,但在新馬3最終的定價上,長安福特與一汽馬自達方面有嚴重分歧,上市前曾各自定價,但由于銷售權最終歸屬一汽馬自達銷售有限公司,長安福特無法占有定價主動權而不得不接受。
“這就為停產埋下了伏筆。” 知情人對記者如是說。
怪胎:導致停產的必然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新馬3的生產者和銷售者的關系:福特汽車和長安汽車分別出資50%成立了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而一汽集團、一汽轎車和馬自達汽車分別出資5%、70%和25%成立了一汽馬自達。長安福特希望參股一汽馬自達但目標沒有實現,這讓長安很不“高興”。此后,經過福特(亞太)的運作(出資10%),馬自達汽車出資15%,將長安福特變更為《長安福特馬自達》,并由長安福特馬自達生產新馬3,而由一汽馬自達利用其銷售渠道負責銷售。
問題出來了,負責生產新馬3的長安福特馬自達管不了定價,而只負責銷售的卻擁有定價權。長安認為其定價過低,生產不賺錢,一汽馬自達則認為市場競爭激烈,不易定價過高。
矛盾產生了,而且不可調解。“暫時停產”似乎成了最好的理由。
結果:市場被無情瓜分
“不管是內因還是外因,停產造成的損失都是無法彌補的。”資深汽車人士賈新光先生如是說。
他進一步分析說,僅今年前4個月就有幾十款新車、改裝車蜂擁上市,這還不算剛剛公布了價格的“重磅炸彈”凱美瑞。如此激烈的市場,哪有時間等待你解決內部矛盾,等你理順了關系,市場早已經時過境遷了。
事實正如這位人士所說。
馬3的停產給它的競爭對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四五月正是中級車扎堆上市的時間,又是市場銷售的高峰期,難得的商業機會讓內耗給消耗掉了。
“即使7月復產,銷售前景如何我也不敢說。”劉經理用這句話結束了和記者的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