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大的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公司日前在上海發布了其最新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預測,加入世貿組織后的中國汽車消費發展將呈現十大趨勢。
這十大趨勢中,有五項與整車制造商有關,涉及入世后的地方保護、轎車市場容量、產能過剩問題、整車制造商的入世準備及兼并重組等。
根據報告的分析和預測,羅蘭·貝格公司綜合國內外產業專家的觀點認為,一、雖然中國已加入世貿組織,但地方保護仍有可能發生;二、中國轎車市場銷量在2005年將達到100萬輛,2010年將達200萬輛,其中增速最快的將是排量一至兩升的私人用車;三、產能過剩現象至少要到2005年才能有所緩解,此后整個行業將經歷一場大規模整合。持續降價必然進一步加大小規模整車制造商的壓力;四、面對新的挑戰,先行的制造商已開始調整其產品、采購、品牌運營以及分銷戰略,而新的進入者正在加速他們的市場進入步伐;五、2010年后,中國轎車市場將由三到四家全系列和一至二家針對細分市場的制造商所主導。
對于目前較為分散的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這家著名咨詢公司從供應商數量、政府及整車制造商對供應商的支持、中資零部件供應商的發展、外資零部件供應商的策略以及電子商務在零部件工業中的應用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預測。
羅蘭·貝格公司預計,一、到2010年,經過大規模整合的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的整體數量將減少70%,最后形成20至30家一級供應商,250至350家二級供應商,1250至1500家三級供應商。二、中國政府及整車制造商應主動幫助解決零部件供應商的四個主要問題,即價格、規模、質量及研發,以進一步提升中國零部件工業的整體競爭力。三、中資零部件供應商將利用低成本優勢努力進入整車制造商的全球采購網絡。四、外資零部件供應商將立足于全球市場,從戰略上進一步界定其在中國的業務發展。五、雖然電子商務在中國零部件供應商中的應用相對滯后,但其地位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據悉,這份長達一百頁的報告,是羅蘭·貝格公司調查訪談了國內的十家整車制造商和九十家零部件供應商的主要負責人,并征求了南美、歐洲、美國等主要汽車產地的資深汽車行業專家意見、耗時四個月完成的。除了大量訪談和問卷調查外,這家公司還對宏觀經濟環境及世界和中國汽車產業格局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作出了相應的分析和預測。
[1]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