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式微 天津一汽虧損,根源在于贏利結構單一。贏利結構單一,則是因為失去了一直賴以維系的
豐田在產品上的支持。有業內專家形象比喻到,
一汽夏利宛如一株菟絲子,必須依賴
豐田這棵大樹生存。
“包括
威姿、
威樂(夏利2000)兩款車,都是在天津市政府的壓力下,不得不以技術轉讓的模式給天津一汽的。”有內部知情人士透露。或許如多數人所說,缺少了豐田“牛頭標”,這兩款暢銷全球的轎車在中國都表現平平。
即使是在2002年,一汽集團對天津汽
車重組之后,天津一汽扭虧為盈,但其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也沒有得到好轉,投資收益已經成為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而從天津
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中,天津一汽獲得了大量的投資收益。
以扭虧為盈的2003年為例,一汽夏利實現凈利潤3.45億元,但由天津一汽持股30%的天津豐田汽車公司,當年貢獻投資收益3.39億元。也就是說,天津一汽主營業務的凈利潤僅為總數的1.74%。2004年以來這種情況仍在繼續。
正是由于投資收益的增加,天津一汽財務狀況得到好轉,在4月30日公布了2003度年報之后,自5月13日起,經深圳證券交易所核準,同意撤銷對天津一汽公司股票實施的特別處理和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夏利”恢復為“一汽夏利”。
天津一汽豐田汽車公司不久前宣布,該公司成立4年來,在天津得到長足發展,成為豐田汽車在中國的轎車生產基地。累計統計,天津一汽豐田4年創造產值60億元。同時,建在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天津豐田第二工廠,建設內容已進入倒計時,本月內一期工程將全面竣工。一期建設面積為15萬平方米,并將于明年2月份下線
皇冠轎車,3月份推向市場。從中天津一汽獲益匪淺。
然而,過分依賴豐田的天津一汽最為擔憂的事情發生了:公司在天津豐田的股份比例下滑。2003年9月26日,天津一汽、一汽集團公司、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和豐田(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完成了對天津一汽豐田有限公司增資計劃中的第一批出資,將第二批增資款118,388,486.4元(1430萬美元)投入該公司。正是由于短期內進行了巨額投資,天津一汽的賬面上有了4000多萬虧損。
第一批出資前,天津一汽對天津豐田的實際出資比例為50%,出資后,天津一汽對該公司的實際出資比例為33.12%。根據2003年4月9日上訴投資四方在東京簽署的協議,天津一汽最終的出資比例還會繼續下滑。
也就是說,從天津豐田的豐厚利潤里,天津一汽所能分得的“蛋糕”會越來越小。
不久前,天津一汽常務副總經理田聰明曾表示:“夏利車型目前的贏利水平還比較低,短期內天津一汽的整個贏利結構不會改變。”
顯然,短期內,天津一汽還會延續對天津豐田的依賴。
沒有豐田的日子 但是,豐田的戰略合作層面是一汽集團,除了天津豐田,天津一汽和豐田沒有其他的資本聯系,豐田沒有義務對其長期提供產品和技術支持。
事實也證明,豐田對于天津一汽的態度已經改變。一位豐田的資深員工肯定地認為,“豐田和天津一汽早就沒有什么關系了。”他解釋,豐田和天津一汽互不持有股份,所以并非利益共同體。
事實上,自2002年6月,一汽和豐田合作之后,天津一汽一直只是個利潤的享成者,并沒有與豐田和一汽一樣,參與到公司的日常銷售運營中去。“按理說,天津在東部沿海,四川成都屬于西部內陸地區,物流各方面和天津都有差距,但是和四川的合作總是能超出我們的期望,而天津則相反。”該員工這樣評價。
“作為豐田最早的合資伙伴,天津一汽并沒有從豐田學到核心的東西。”一位業內專家認為,在天津一汽,經營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最大的難題。
對天津一汽而言,比從豐田拿幾款全球暢銷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學習它的管理模式,特別是它低成本的運營
理念。
有業內專家表示,作為中國首款經濟型轎車———夏利的發源地,最早和豐田合作,經歷過汽車行業的暴利期,天津一汽不僅沒有像
一汽大眾和
上海大眾那樣積累起豐厚的利潤,而且還一度被扣上ST的帽子,更嚴重的是自身主營產品沒有形成很好的贏利點,著實令人惋惜。
天津一汽對豐田的一廂情愿,已經遭到了豐田變心的挑戰,天津一汽還會不會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