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項世界范圍內的調查,全世界各國家的人口初始智商測試中,中國人名列前茅。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創造了四大發明,推動了人類進步,可以說我們中華兒女是從來不缺乏創造力的。
在改革開放后我們的產品開始逐漸顯示“低成本勞動密集”優勢,輕工紡織等產品遍布全世界,但是我們的工業設計水平卻始終處在模仿的階段,鮮有自我創意的世界級產品。以至于外國的很多公司都把“盜版產品”的“有色印象”貼在了我們的產品上。
我的一位從事工業設計的朋友參觀國外最新產品展就被參展商拒之門外,他們的理由很簡單,你們中國人太聰明了,看一遍我們的新產品就能用很短的時間設計制造出模仿品,雖然質量和技術也許不如我們的產品,但是搶占市場的能力相當可怕。
我們國產汽車工業走過的時間也不算短了,所謂自我設計的車型總感覺是“抄襲模仿”,自我風格不明顯,帶有別人的“印記”。國外的一些廠商也紛紛狀告自主品牌“侵權”。
從汽車工業發展的歷史來看,每一個汽車品牌的發展也都是從模仿開始,美國汽車模仿歐洲產品,日本模仿歐美,韓國模仿日本,就是現在的汽車產品中也有很多“類似模仿”,每一個汽車品牌都希望集百家之長,很多人在維護自我品牌的時候也都在強調“汽車都是四個輪子,如果模仿也是侵權的話,那么后來這就應該制造5個、6個輪子,甚至更多的車”。
改革開放后我們對于希望的文化和經營理念有了深刻的認識,創意設計人才也不斷涌現,中國的創意設計團體正在壯大。在工業設計尤其是汽車設計方面我們也逐漸“入門”,泛亞汽車設計的“鯤鵬”,奇瑞的“A21”等都有了自己的風格。在一次合資品牌舉辦的國內汽車設計大賽中,一位年僅21歲的某大學汽車專業的學生設計的汽車獲得了大獎,并且設計理念和水平也讓世界感到吃驚。13億人口的創造設計能力是可怕的,但是我們不能有這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這次上海車展眾多國產概念車帶給我們的喜悅之余還應該給我們帶來一些壓力,那就是如何把創意設計轉化成真正的產品并且實現工業化生產,有效的利用資源獲得利潤。
最早發現電波可以傳遞聲音的是美國的貝爾實驗室,試驗性的電話也出自該實驗室,但是真正把這項技術實現產業化的卻是當今著名的西門子公司,只有實現產品化才能稱之為生產力,否則也僅僅是“紙上談兵”。
我們現在面臨的就是把創意設計轉化成實際生產的能力的問題。有一些朋友也曾說我們是杞人憂天,產品都能設計出來了難道還造不出來?造汽車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工藝過程,需要冶煉、鍛造、精密制造、裝配、產品設計、顏色搭配等N道工序,上萬零件的有機結合創造出汽車產品,這不像模仿運動服、足球鞋那么簡單。
一位經濟學家曾經說過,中國的模仿能力在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外觀重點產品上能夠取得優勢,但是一旦進入到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的產品領域,中國的產品很大程度只能“有其形而難有其神”。不過這種情況在海爾、聯想國際擴張之后也成為了“可能突破的不可能”。我們看到奇瑞走的路開始“國際化”,不要一味強調國產,只要是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全球采購也是科學的方式,在技術還沒有高度競爭力的時候采用這種方式好像是走了一條捷徑,實際上這也是現在全球化經濟發展的必須。
模仿—創意設計—實際生產,我們的汽車工業開始走向實際生產,遇到的問題也開始變得實際,三者的協調將是我們中國汽車繼續發展的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