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轎車市場上,10萬元以下的汽車利潤很低,即使賣的再好也難以賺到大錢,而30萬元以上的高檔轎車雖然可以顯示出一款車的品質與格調,但畢竟價格越高,消費群體就越小,因此在10萬~20萬元這個區間可以說是一塊大肥肉,各個汽車廠家都想分一塊,車型角逐也就更加激烈。這次我們選擇了長安馬自達的馬自達3、東風本田思域和東風標致新307這三款目前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車型,也希望能給消費者在選車時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福特集團自1979年入股馬自達公司,就在為了降低設計生產成本做準備,旗下的福克斯、馬自達3和沃爾沃S40都采用同一底盤,馬自達3原型車就是2003年日內瓦車展的MAZDAMXSportif概念車,2005年馬自達3的全球銷量達到35萬輛,是原計劃銷售額的1.46倍,2006年進入中國后時間不長,就因為某些非質量問題停產,雖然在經濟上受到了不小的損失,但此次馬自達3的東山再起勢必雄心勃勃,剛恢復生產,變在重慶等城市出現了排隊預定甚至提車須加價5000元的現象,由此可見馬自達3對A級車市場產生了不小的沖擊。
初見東風本田思域的時候,就被它個性的造型所吸引,雖然思域已經上市1年了,但它的外形仍然沒有使人產生視覺疲勞,可以說有一大部分消費者購買思域是沖著它的“個性”。國產思域直接來自北美版,外觀只做了像增加前霧燈這樣的微小變化。而車頭部分與日本和歐洲市場上的思域相比則稍顯低調一些。前不久我在倫敦街頭看到兩廂版的思域,夸張的車身造型讓我心跳不已,不過按照三廂思域國產后的形象,估計等到兩廂版思域進入中國后,也不會像很多汽車廠商盡量將格柵和頭燈的尺寸做大,反其道而行之反而能產生更好的效果。
東風標致在2006年推出了新款307,一般汽車廠家在推出新款車型的時候,基本上重點都會放在外形改動上,而新307沒有在外觀上給予更多的變化讓我們去挖掘,它更注重的是質的提升。新307搭載了這一級別車中的大量高科技裝備:新的音響控制器和行車電腦控制器捆綁在一起,由于應用了CMS技術,所以行車電腦的功能變得異常強大:雨刷、車燈、車門鎖、安全氣囊都在掌控的范圍之內。
相信很多消費者在買車時都是很感性的,A級車型的消費主體主要是年輕人,他們的要求更豐富,尤其是個性,因此當他們購車時的第一眼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第一步車身造型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及時這款車擁有再高的性能,它也會在人們眼里大打折扣。
看看馬自達3,感覺整個設計風格延續了新一代RX8的神韻,向前突起的馬自達標志下是重新設計的進氣口,最為夸張在保險杠下的黑網進氣口,像一張大嘴氣勢洶洶的樣子,進氣面積增大將運動的元素格融入其中,這是它的魅力所在。三圓式晶鉆大燈與同樣風格的動感尾燈前后呼應,塑造了新一代馬自達極高的辨識性。而馬自達3性感迷人的尾部是我最欣賞的,短小精干,顯現出強烈的運動風格。
進入車內,馬自達3的三個桶形儀表組合是該車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有強烈的跑車設計風格,這種設計會使人立刻產生一種駕駛的欲望。行車電腦顯示器被分別設置在三個表盤的邊緣里側。這種跑車化的桶形儀表設計現在也逐漸成為了主流,充分體現了運動風格。馬自達3的內飾色調搭配協調,在以前我們試駕的手動版本配備的是黑色內飾,更加突出運動性,而這次的自動擋版本則是以淺色調為主,感覺更加舒適一些。此外6碟CD、自動空調、可調節方向盤、遙控鑰匙、電動天窗和電動開啟油箱后備廂等裝備操作起來也都得心應手。座椅的背部支撐力較好,只是駕駛員座椅對膝部下方的支撐不是很充分,有一點懸空的感覺,不過由此卻可以為后排乘客提供更充裕的腿部空間。
思域的造型可以讓人過目不忘,狹長銳利的燈飾、略微外拋的輪拱都體現出一種現代感,思域的車頭部分采用了類似奧德賽的設計,扁扁的頭燈看起來力度飽滿,一條腰線從頭燈處貫穿整個車身一直延伸到尾燈,加上在車頭和車尾融合進這條腰線的A柱和C柱,構成了流線型的車頂,勾勒出了兩條漂亮的側面高光帶。本田一向倡導車內空間最大化的理念,在思域車內也不例外,發動機盡量占用最小的空間,乘員應該享受最大的空間,因此緊湊型的4缸發動機被盡可能的橫置在車頭前方,前輪也跟著前移,所以CIVIC的軸距達到了2.7米,為同級車之最。通常車長在4.5米左右的車,只有用后輪驅動才能做到2.7米以上的軸距。
太空艙式的內飾風格幾乎讓所有見過思域的人都心動不已,罕見的2輻式轉向盤擁有很好的手感,像是從賽車上直接拆下來的,方向盤上可以控制音響和巡航系統,而最為古怪的儀表板分為上下兩層,車速表在上,基本與視線保持水平,數字顯示很酷。轉速表在下,位置居中,是傳統的盤式,駕駛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轉速的攀升。整個儀表顯示系統以藍色背光,非常醒目。除了儀表盤和中控臺讓你的目光留連不已之外,“Z”形的手制動拉桿也很個性,雖然它并不顯眼,但卻充分體現了思域設計師所傳達的情調。思域的后排空間非常寬敞,。當然,少了中央突起對整車的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排座椅可通過60/40分開翻倒,后備廂的開口下沿很低,取放較大物品時也很方便。
對于東風標致新307來說,它的車身外形幾乎沒有什么改動,因此我們所關注的重點在于它的CMS(智能多路協控)系統上,其數據傳輸速度最高可達到500Kbits/s,是一般普通車型傳輸速度的兩倍以上,同時它還可以通過統一的傳輸協議和車輛的電氣網絡集中控制車身,這樣不僅豐富了駕駛室內的電器功能,同時最大限度的減少了車上的線束,方便了車輛的檢測維修。新307的智能多語種綜合信息顯示屏可提供帶圖示的全中文綜合信息顯示,信息提供量多達700多條,新增的個性化設置(例如自動大燈點亮、大燈延時照明等)都可以根據駕乘者自己的用車習慣進行自主設置。全新配備的隨車音響系統具有可以讀取MP3碟、儀表板內置式多碟CD換碟機,并且實現了車速感應式音響音量自調節功能。新307的車窗車門可以通過遠程遙控鑰匙關閉,并且還有大燈自動延時系統,可以說307在配置上盡可能的智能化和人性化,使307具有了更為吸引人的優越條件。
既然三款車的造型、內部空間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一步我們自然要對它們的駕駛性能進行一番考核,車畢竟是用來開的。
馬自達一直對發動機的技術感到很驕傲,轉子發動機的成功已經讓它充滿了自信心,那么相比這款2.0升MZR鋁合金四缸發動機也應該表現出足夠的底氣。馬自達3首次采用了S-VT可變正時控制系統,并結合VIS連續可變進氣系統、VTCS可變渦流控制系統以及電子節氣門來控制整個發動機功率的線性輸出,換句話說就是電子油門發出信號,車載電腦根據這些信號與預先設定的程序相對照來決定氣門的開啟時間,以及點火時間、進氣量的細微調節,以便發動機達到最佳燃燒狀態,榨取燃油的最大值,減少氣缸積碳的幾率,所以馬自達3的百公里油耗只有6.4升(90km/h等速油耗),廢氣排放達到歐三的標準,0~100km/h的加速時間只用10.8秒,最高車速超過187km/h。在駕駛過程中,感覺馬自達3這款2.0升MZR發動機的最佳動力爆發區在4000~5000轉/分,此時的發動機聲音也是最讓人亢奮的,當轉速超過5000轉/分后,動力衰弱則有較明顯地衰退。在三款車當中,馬自達3的操控感覺是最舒適的,制動和油門踏板調校地輕重適中,兩者間的距離也較合適。不過隨著車速的提升,能略微感覺出車身受側風的影響,還好此時轉向沒有那么輕,讓駕駛者還有余力去把握好方向盤。馬自達3的整體懸掛調校較硬,由底盤回傳來的彈韌勁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前麥弗遜獨立懸掛內置的回力彈簧能有效加快吸收凹凸路面輪胎的震動,后輪采用多連桿獨立懸掛,同樣使用了直徑35毫米的減震活塞,防傾桿結合分離式減震器和彈簧設計等于加裝了半個副車架,除了在彎道提供最佳的貼地性能,還能保證后排乘客擁有足夠的乘坐舒適性。
進入思域車里,剛剛握到方向盤,就會有種與以往駕駛日系轎車不同的感覺,精悍的方向盤不但擁有很好的手感,而且力度回饋感很強,轉動時的感覺很像駕駛歐系車型。思域的發動機采用的是1.8升i-VTEC發動機,采用單頂置凸輪軸(SOHC)式設計,它的特點是扭力分布較廣,無論低、中和高轉速區域,都有平穩的力量輸出,雖然在爆發力方面不像DOHC發動機那樣厲害,但是優勢是平穩均勻的輸出。而在車輛維護方面,由于SOHC的設計少了一根凸輪軸,使得維修與保養更加的容易,少了很多麻煩,對于一款定位于家庭使用的轎車來說,降低了維修成本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盡管在動力性能方面略微有些差別。思域的懸掛雖然偏向舒適性表現較軟,但車身對于方向的隨動性很好,只是當車身在極限狀態下顯得剛性不夠,車身的側傾幅度會偏大,在這一點上,思域還是較為符合日系家用轎車更加注重舒適性的特點。
對于東風標致新307來說,在改款之前它的自動擋車型在起步時都會存在加速滯后的問題,不過這次在更換了發動機并采用了CMS(智能多路協控)技術之后,雖然新307仍舊采用的是4擋Tiptronic手/自一體式變速箱,但擋位對于油門變化的反應靈敏了許多,平順性也更進一步,這使得新307駕駛起來更加流暢。在手動狀態下,如果將油門猛踩到底,變速箱會強制下降兩擋,以提供更加強勁的加速性能。其2.0升的發動機是目前PSA集團最新一代的高性能發動機。這款發動機采用了CVTS連續可變正時系統,它具有能夠在多達50度的范圍內連續控制發動機凸輪軸的相位變化,使發動機在任何轉速下都能優化充氣效率,從而提高發動機的動力輸出。采用了CVTS連續可變正時系統的新型2.0L發動機其最大功率達到了108千瓦,要比舊款發動機在動力方面有所提升,扭矩在4000轉/分時達到峰值的200牛米。
總的來說,馬自達3的卷土重來使得這個本來就不平靜的A級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而保持了日系轎車駕駛感覺的思域憑借著其獨特的個性化設計擁有了一批鐵桿車迷,新307的動力和技術升級則使得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獅子”。通過這次三款車的對比試駕,我們則能明顯地感覺到A級車轎車的逐漸成熟,成熟來自于廠家通過消費者的反饋,從而對產品進行不斷改善,而這個市場更多的車型的進入也會使競爭更加激烈,促進車型的成熟,也促進消費者的成熟,這是一個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