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進去走不動 上海天目路大轉盤應拆除重建
南北高架的天目路大轉盤自建成通車以來,成為上海市高架道路最大的擁堵結點和事故多發路段。無論是否交通高峰時段,無論采取何種管理措施,這里擁堵依舊。“上海市政管理部門懸賞十萬元‘重獎’,征集改善天目路大轉盤交通良策,但一年多來沒有‘高人’揭榜”,一位在此處執勤的民警日前告訴記者。
設計者該負責任
如果你問司機:“上海的道路交通什么地方最擁堵?”不少人會脫口而出:“南北高架的天目路大轉盤!”有關部門曾經專門在“大轉盤”作過現場實測,民警在的時候,每分鐘可通行76輛;民警一旦離開,每分鐘僅能通行22輛。然而即使是有序通行,也遠遠不能滿足此地的車流量。記者作了一番抽樣調查,多數駕駛員認為在通行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單獨“遵守”交通規則,肯定難以通過“大轉盤”。一位小客車司機向記者“投訴”:設計“大轉盤”的人應該承擔責任!
車到“怪圈”走不動
上午8時半,記者來到“大轉盤”西側,巧逢市交警總隊一位負責人在梅園路下匝道處排堵,他告訴記者,天目路轉盤在當初的設計上就存在缺陷。東、西向的烏鎮路上、下匝道,南、北向的新閘路上、下匝道,西、東向的梅園路上、下匝道,北、南向的永興路上、下匝道,加上南北高架進入“大轉盤”的車輛,都在此地交匯,由此形成了這個轉不動的“大怪圈”。由此,這里又成了交通事故多發路段,甚至創造過一小時發生5起碰擦事故的紀錄。
外地司機出冷汗
由于有兩名閘北交警支隊的民警在疏導交通,記者看到駕駛員基本上能按照“交替通行”的原則行駛,但即使在有秩序的情況下,車輛仍然需要三、四分鐘才可以通過。而當民警一離開此地,交通又混亂起來,各種大大小小的車輛左沖右突。一輛外地牌照的中型面包車司機不熟悉路況,根本不敢進入“大轉盤”,幾乎慌了手腳,險些被交匯的小客車相擦。這位駕駛員告訴記者,下次寧愿繞遠路,也不敢再走“大轉盤”了。
為排堵煞費苦心
負責“大轉盤”交通的閘北交警支隊,為解決這個問題費了很多心血。支隊領導和市交警總隊多次提出改進方案。目前,“大轉盤”4個進口接近轉盤時,在路幅達9.4米處,均由兩車道分成三車道,新增車道直接成為轉彎車道。在永興路下匝道處,將南北高架的三根主車道,分出半根給下匝道,使進入下匝道的車道達到了4根半等。但是,這類小改小革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大轉盤”的交通狀況。
現有手段難治本
記者為此多方征詢了專家意見,他們認為“大轉盤”的道路資源有限,缺少發展空間,用標志、標線和增派警力來加強管理,只能起到“緩解”作用,無法根治擁堵痼疾。看來,采訪中一位司機的建議或許可能管用:既然是雞肋,何不下決心丟棄,干脆把“大轉盤”拆除,精心設計后進行橋梁重建,徹底消除這個全市最大的交通擁堵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