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古永承:打造AI汽車新質生產力,助力智能網聯汽車躍遷
近日,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以“夯實電動化、推進智能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包括高層論壇、國際論壇、理事研討會、全球政策圓桌會、12場主題論壇及研究成果發布。圍繞車路云一體化發展、AI汽車、智能汽車創新技術與產業、聚合型智能產業、市場與消費、商用車可持續發展等核心議題,共同探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中興通訊副總裁、汽車電子總經理古永承出席AI汽車論壇,與多位業內同行一起探討“打造AI汽車軟硬件協同生態”這一話題,發表了主題為《打造AI汽車新質生產力,助力智能網聯汽車躍遷 》的演講。他表示,2025年新能源汽車正式進入智能化下半場,人工智能作為關鍵變量,正在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向更高質量發展。
以下是演講核心觀點:
域融合是未來整車AI智能的關鍵路徑
域融合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必然選擇。在車端,打通智駕域、座艙域、車控域的數據閉環,實現環境感知、決策控制與交互體驗的有機統一;在路端,通過V2X技術連接智能路側設備,形成超視距全局感知能力;在云端,構建算力平臺,支撐OTA持續進化。這種"車-路-云"三位一體的融合架構,將重構車輛的價值維度——從交通工具進化為具備自主進化能力的智能終端。
艙駕融合適宜作為AI場景規?;涞氐妮d體
艙駕融合作為整車域融合的必由之路,適宜作為AI場景規?;涞氐妮d體。艙駕融合通過智能座艙與自動駕駛系統的深度融合,構建車端“感知-決策-交互”的AI閉環,系統性解決AI在車端落地的算力割裂、數據孤島、交互遲滯等核心痛點,形成“硬件集約化-數據價值化-體驗智能化”的正向循環,滿足高階智駕與座艙AI的并發需求。
艙駕融合要實現量產上車,對算法優化、硬件架構、工程化能力提出了"既要、又要、還要"的挑戰。尤其是作為物理載體的艙駕融合芯片,需要考慮從自身到系統相關的算力升級(高算力需求、異構計算架構)、通信技術的確定性與帶寬(時間敏感網絡、高速網絡架構)、軟件架構的服務化與跨域協同(全域SOA、AI中間件集成)、數據閉環與合規處理(車云一體數據閉環、安全合規體系)、AI與硬件的深度融合(中央集中式架構、AI原生設計)等一系列難點和關鍵問題。
技術突破沒有捷徑,唯有在應用場景中反復驗證,在產業鏈協同中持續迭代,沉心夯實底層根基,才能在智能化深水區建立真正的競爭壁壘。
構建芯片+OS+AI的軟硬協同新范式 加大加強開放開源體系建設
結合歷史經驗以及當前國內外產業鏈現狀,打造AI汽車新質生產力一方面要揚長避短,需要構建芯片+OS+AI的軟硬協同新范式,從“單點創新”到通過“軟硬生態開放協同”實現“全域創新”,解決端側對成本敏感、實時決策要求高、低功耗、高能效以及自主可控等需求;一方面在允許部分企業做強封閉和閉源路線的同時,再走出一條開源開放的國產生態之路, 通過“主機廠主導+政府牽引+ICT企業+多元生態”加速ICT技術與汽車制造實體的深度融合,產業鏈相互共創,在實踐中打和形成統一的標準,構建中國特色的開放生態體系,真正助力智能網聯汽車躍遷。
攜手生態伙伴打造開放解耦的智能生態底座
中興通訊汽車電子定位為智能網聯汽車基礎能力提供商,自主創新高性能合作伙伴。我們致力于以車用芯片為戰略核心,與車用操作系統形成軟硬協同,攜手生態伙伴共建開放解耦的智能生態底座,引領汽車全面智能化發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