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車內裝飾,坐套墊、膠粘劑等裝飾材料含有的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須低于“德國三級車內環保標準”,比如車內甲醛含量不能超過0.08mg/m3。第三,汽車銷售前還必須經過有毒空氣釋放期。日本汽車生產商在新車定型時還有專人針對“車內味道”進行感官評測。 美國環保局要求汽車制造廠所使用的材料必須申報,并必須經過環保部門審查以確保對環境和人體危害程度達到最低點后才能使用。申報者一旦違反規定,將負擔巨額的罰款,還要召回產品清理污染,甚至主要負責者將會被判刑。日本汽車生產廠商專門針對車內空氣污染開發了一系列附屬產品,包括帶除菌功能的新型汽車空調等。韓國汽車比較接近日本車系,可通過高科技自動監測空氣質量,高檔車還配備了空氣質量傳感器,一旦車外的空氣質量超標,就會自動切斷風門,阻止廢氣流入車內。
我國車內空氣標準仍在制定中
與國外二十年前就啟動的車內空氣污染治理相比,我國對車內污染的重視和治理顯然起步較晚。由于《車內空氣污染物濃度限值及測量方法》標準遲遲不能出臺,目前對車內環境的檢測還主要是參照室內環境的檢測標準。從2004年至今,有關車內空氣污染物濃度限制標準的制定幾經反復,卻一直沒有定論。
由于我國目前尚未出臺車內空氣質量的具體標準,加之家庭汽車市場的旺盛需求,促使很多汽車下了生產線就直接進入市場,完全沒有經過專業部門的測試,各種配件和材料中的有害氣體在沒有得到充分釋放的情況下完全留存在車內,而新車車主直接成為吸收者。據專家介紹,車內空氣的污染源無處不在:操控臺、坐椅,車頂氈、腳底墊以及零配件和膠水等汽車本身的物件都在釋放著有害氣體。大量對人身體有害的甲醛、苯、甲苯、丙酮等物質充斥車內。
很顯然,國內汽車生產商在從美、日、德等國家引進汽車制造技術的同時,治理車內污染的技術和意識卻沒有同步引進。
目前,中國汽車環境專業委員會已經成立,車內空氣污染控制標準正在制定當中。
因此,高溫酷暑正是車內空氣污染高發期。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請重視汽車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