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的不斷飆升,汽車空調也迎來了它的工作旺季。據業內人士介紹,其實許多車主對汽車空調的使用存在這樣那樣的誤區,不注意的話,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誤區一:性能不良才去清洗
空調濾清器容易滋長細菌,使空調產生霉味,因此要定期更換,最好每年的春季過
后更換一次,不要等到發現空調性能不好了,才去清洗。另外,冷凝器也要定時清洗,而且要將水箱拆下來,清洗才能徹底。 ■誤區二:進車就開空調
這樣不僅制冷效果不好,而且還會增加引擎在初始運轉時的壓力。所以,上車后先把所有車窗打開,啟動空調的外循環系統,把熱氣都排出去,等車廂內溫度下降之后,再關閉車窗,這個時候再開啟空調,并調節到適合溫度。
■誤區三:空調總開在低檔
空調溫度開得很低,容易引發關節炎、肩周炎、感冒等病癥。正常情況下,車廂內溫度以與外界溫度相差5℃-6℃為宜。另外,空調在使用時,會吸入很多灰塵、花粉等并形成污垢,時間一長容易發生霉變,再通過空調的管路散發至車內,所以應該每隔一段時間,開窗通風將空調風扇開到最高檔,持續15分鐘左右。
■誤區四:出風口方向隨意調
有的車主在使用空調時,不注意調整空調吹風的方向,甚至選擇吹向風擋玻璃,這不利于發揮空調的最佳效果,因為風擋玻璃的溫度較高,會抵消大部分的制冷效果。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開冷氣時將出風口向上,開暖氣時將出風口向下。而吹向風擋玻璃的做法,只是在雨末對風擋除霧有效。
■誤區五:長時間開內循環
因為內循環是空氣在車內封閉空間內的循環,車內的含氧量會不斷下降,而且如果汽缸中的汽油燃燒不完全,發動機未燃燒盡的一氧化碳也可能漏進車廂內,因此車內的空氣質量會越來越差,甚至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應該開一會兒內循環,再開一會兒外循環,讓新鮮空氣進入車廂。不能開著內循環在車內睡覺,也是這個道理。
■誤區六:先熄火再關空調
有的車主常常在熄火之后才想起關閉空調,這樣,下次車輛啟動時,汽車發動機會帶著空調的負荷,這種高負荷又損傷了發動機,因此每次停車后應先關閉空調再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