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拉郎配搭配上的音響器材不但不能正常發揮出琴本身的素質還會大大的降低琴的聲音表現力,這種情況遠不如一只中檔耳機來的好聽。實際上很多朋友也就是使用耳機來作為重放工具的。但是使用耳機跟使用音響系統在臨場感,動態聲壓,反射混響構筑的空間感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距。
耳機有這么多的缺點,低檔的音響器材有限制了琴的發揮,那么需要多少銀子的搭配才能滿足家用電擴聲的要求呢?不說專業高級的,好一點最起碼要花費5千左右,湊合一些的檔次也要3K左右,再低檔的話只能是應付事了,不會讓你心愛的琴有更好的發揮的。
那些兩三千元所謂的電聲專用電擴聲音箱實際上是垃圾,聲音遠遠比不上一些自帶擴音喇叭電聲鍵盤的聲音好聽,只是花錢買了個聲音大而已。在高昂的HIFI系統上擴聲效果也不怎么理想,我的HIFI系統價值20多萬,但我的合成器接上后并不好聽,聲音單薄發刺。我使用的是YAMAHA的專用樂器音箱。
那么買一對HIFI箱子或者錄音監聽箱子可以嗎?回答是NO!也不合適。因為電聲樂器對喇叭單元的頻率特性有著特殊的要求,普通喇叭的頻響曲線跟這些電聲專用喇叭是不一樣的,曾經給高檔電子琴更換過比原來喇叭更高級的單元,但是更換后聲音還沒有原來的喇叭好聽,問題就出在他們的頻響曲線不同上。但是這種專用的喇叭箱子又實在不好買,很多樂器商店的老板可以是很內行的樂器專家,但對于音響的研究大多是門外漢,你要購買擴音器材他會給你推薦那些“電聲專用”音箱,聲音難聽的很。那怎么辦?在暫時沒有更好的辦法時,也不是不可以使用HIFI箱或監聽箱,甚至PA箱子,但是必須搭配一臺多點頻率均衡器來對頻響曲線進行調整,至少要使用到雙15段均衡器。功放使用HIFI功放當然好,就是價格太貴,有幾款廉價的HIFI功放家用也不錯,例如北京的25W“世紀音”600元左右,八達的211MK 800元有交易,天逸的AD-86,89兩千多等。當然還有很多更高檔的,但價格就太貴了。一些廉價的專業功放也湊合只是聲音會發粗發硬不耐聽,箱子呢,就買好一點的監聽箱子吧,例如YAMAHA,JBL等都有幾款性價比不錯的箱子,價格在2--5K之間有好幾個型號,豐斂由己。均衡器呢?國產的可選擇湖山雙15段的,進口的價格差異就很大了,當然是越昂貴的效果越好,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大家都知道。
這樣大體上花費5000左右搭配出一套器材是比較理想的了,你可以增加一臺CD機作家庭音樂欣賞,增加一對落地的AV箱子欣賞家庭影院(功放就要選擇AN專用功放了),用來制作MIDI監聽也很理想。
再一個更省錢的方法就是自己DIY音箱,前提是必須能夠買到一些適合電聲樂器使用的喇叭單元。這樣可以省略頻率均衡器而節省一筆費用。
其實電聲擴音是一個比較深奧的專業話題,說簡單也簡單,簡單的隨便一個電工就可以倒弄,說復雜也真復雜,復雜到一些專業工程師頭暈腦漲,當然了區別在于他們的要求不一樣。說這話的意思就是:一分要求出一分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