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誰來打造中國汽車
[
07-9-2 22:53
] 太平洋汽車網
無論業內業外,目前都有不少人擔憂汽車投資過熱,尤其當眾多民營企業涌入汽車制造領域時,這種擔憂的聲浪便愈加高漲。據統計,目前僅江浙兩省就有40多家民營企業提出“上汽車”,而且一上都是整車項目。然而,日前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徐剛接受本報專訪時,對民營企業的“汽車投資熱”不僅不擔憂,反而以樂觀的口吻表示,有這么多民營企業造汽車,說不定有一天,他們中間就會出現一個或幾個能打造出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企業來。他表示,吉利現在正在向這個目標邁進。
中國民營企業能否趕超上汽、一汽、東風,撐起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大旗?且聽聽徐剛-這位中國民營企業的代表以及專家們怎么說。
先天不足鑄就“蹊徑”
當前,無論是規模、人才,還是資金、技術等,民營企業都不能與上汽、一汽、東風等國內汽車巨頭相比。但眾所周知,這些國內巨頭之所以能快速發展,是因為搭上了“國際快車”,與通用、大眾、豐田等國際巨頭合資合作,在資金、技術等方面得到外方的支持。在這一點上,民營企業由于先天不足,不可能受外國汽車廠商青睞;但正因先天不足,才迫使他們去辟出一條“蹊徑”來。
徐剛說,民營企業不可能在技術、資金上“沾”外國公司的光,所以就要更多地靠自己。據介紹,直接引進一條整車生產線需要120個億,中國還沒有幾個民營企業有這一實力。而且造汽車不僅靠一條流水線,還需要配套的研究開發、建立銷售渠道等,風險十分巨大。自主研發、自撐門面造車就成了民營企業走向整車行業的通常途徑。吉利作為中國最早、也是最大的民營汽車生產企業,其造出的第一款汽車-吉利豪情就完全是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下線的。徐剛介紹,在開發產品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引進整條生產線,我們只能和國外更為細分的專業汽車研發部門合作,發動機找專門的發動機研究部門,變速箱找專門的變速箱研究部門,分別買斷知識產權,這樣也就擁有了自己的生產線,有了屬于自己的汽車。
也正是出于這個原因,民營企業往往更注重自己的“知識產權”。徐剛說,這是民營企業的生存之本。雖然,現在吉利已經在香港借殼上市,還和韓國大宇在零部件技術等方面進行合作,但“話語權”始終掌控在自己手里。也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民營企業注重“自身產權”的發展歷程,將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汽車”打下一個伏筆。
“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
對民營企業掀起的投資汽車熱,專家們又怎么看待呢?在不少業內人士呼吁不要對汽車投資過熱時,不少專家卻認為,這未必不是好現象。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芮明杰認為,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供求狀態,由此才能誘發真正意義上的競爭,供大于求導致優勝劣汰,才能擠壓掉過高的利潤。只是國家應退出投資領域,而對其它成分的投資不必設限,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鼓勵投資多元化,由此發展壯大中國汽車產業。
芮教授還認為,正是民營企業的不斷涌入,才創造出汽車工業百花齊放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也為今后汽車產業健康重組創造了條件,培養了人才,積累了經驗,養育了市場。是放還是收,要由市場來引導,讓市場來決斷。
吉利“掌門人”徐剛也表示同樣的意思。他說,市場的獎勵和懲罰有它自己的規律。要允許一些企業犯錯誤,不要過分追求整齊劃一。造汽車能否賺錢,民營企業自己心里最清楚,投下2000萬元、5000萬元能當作兒戲嗎?目前,吉利的目標就是打造“中國吉利”品牌的汽車。他同時表示,現在,不斷有民營企業加入造車行業,增加了競爭。中國的市場不是任何一本教科書可以說得清楚的,也沒有一個外國經濟理論可以照搬套用。民營企業涌入汽車行業,從一時看可能還顯得弱小,不起眼,但說不定哪家民營企業“柳暗花明又一村”,會走出一條成功之路來。魯迅先生不是說過,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人生如此,造車不也是如此?
核心競爭力最關鍵
造車絕不是人才、技術、資金的簡單組合。從世界范圍看,你很難說保時捷和通用哪個更優秀、哪個更成功,關鍵是它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定位,樹立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細細打量目前國內比較成功的民營企業,其市場定位雖然相對較低,走“中下路線”,但市場定位卻十分明確,其中吉利就是一個典型。面對上汽、一汽、東風等“老大哥”,吉利毅然根據中國國情,選擇以“造出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為定位,以產銷量年平均增長17%速度發展,取得了自己的成功。徐剛說,目前,吉利擁有上海、杭州、寧波、臺州四個生產基地,依靠美人豹、華普、吉利三個自主品牌完成了自己的市場布局。今后還將通過已經建立的發動機制造公司、吉利汽車研究院等,不斷提升自己的品牌。
專家預測,雖然現在民營企業造汽車有“一哄而上”現象,但用不了多少年,市場就會“洗牌”。造出自己的車,是每一個汽車人的夢想,但是實現夢想的途徑都不一樣。對于上汽、一汽、東風來說,更多靠與外國發達汽車廠商合資,利用其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占據一個較高平臺,再打造出自己的核心品牌。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更多的則是依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闖出自己的路來,其中核心競爭力無疑是關鍵。民營企業由于都是自己投資,為了生存會不停地挖掘出自己的“潛在優勢”,會更清楚自己的真正“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如果他們成功,那就更有可能成為中國汽車的代表,以鮮明的中國特色在世界汽車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中國民營企業能否趕超上汽、一汽、東風,撐起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大旗?且聽聽徐剛-這位中國民營企業的代表以及專家們怎么說。
先天不足鑄就“蹊徑”
當前,無論是規模、人才,還是資金、技術等,民營企業都不能與上汽、一汽、東風等國內汽車巨頭相比。但眾所周知,這些國內巨頭之所以能快速發展,是因為搭上了“國際快車”,與通用、大眾、豐田等國際巨頭合資合作,在資金、技術等方面得到外方的支持。在這一點上,民營企業由于先天不足,不可能受外國汽車廠商青睞;但正因先天不足,才迫使他們去辟出一條“蹊徑”來。
徐剛說,民營企業不可能在技術、資金上“沾”外國公司的光,所以就要更多地靠自己。據介紹,直接引進一條整車生產線需要120個億,中國還沒有幾個民營企業有這一實力。而且造汽車不僅靠一條流水線,還需要配套的研究開發、建立銷售渠道等,風險十分巨大。自主研發、自撐門面造車就成了民營企業走向整車行業的通常途徑。吉利作為中國最早、也是最大的民營汽車生產企業,其造出的第一款汽車-吉利豪情就完全是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下線的。徐剛介紹,在開發產品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引進整條生產線,我們只能和國外更為細分的專業汽車研發部門合作,發動機找專門的發動機研究部門,變速箱找專門的變速箱研究部門,分別買斷知識產權,這樣也就擁有了自己的生產線,有了屬于自己的汽車。
也正是出于這個原因,民營企業往往更注重自己的“知識產權”。徐剛說,這是民營企業的生存之本。雖然,現在吉利已經在香港借殼上市,還和韓國大宇在零部件技術等方面進行合作,但“話語權”始終掌控在自己手里。也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民營企業注重“自身產權”的發展歷程,將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汽車”打下一個伏筆。
“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
對民營企業掀起的投資汽車熱,專家們又怎么看待呢?在不少業內人士呼吁不要對汽車投資過熱時,不少專家卻認為,這未必不是好現象。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芮明杰認為,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供求狀態,由此才能誘發真正意義上的競爭,供大于求導致優勝劣汰,才能擠壓掉過高的利潤。只是國家應退出投資領域,而對其它成分的投資不必設限,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鼓勵投資多元化,由此發展壯大中國汽車產業。
芮教授還認為,正是民營企業的不斷涌入,才創造出汽車工業百花齊放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也為今后汽車產業健康重組創造了條件,培養了人才,積累了經驗,養育了市場。是放還是收,要由市場來引導,讓市場來決斷。
吉利“掌門人”徐剛也表示同樣的意思。他說,市場的獎勵和懲罰有它自己的規律。要允許一些企業犯錯誤,不要過分追求整齊劃一。造汽車能否賺錢,民營企業自己心里最清楚,投下2000萬元、5000萬元能當作兒戲嗎?目前,吉利的目標就是打造“中國吉利”品牌的汽車。他同時表示,現在,不斷有民營企業加入造車行業,增加了競爭。中國的市場不是任何一本教科書可以說得清楚的,也沒有一個外國經濟理論可以照搬套用。民營企業涌入汽車行業,從一時看可能還顯得弱小,不起眼,但說不定哪家民營企業“柳暗花明又一村”,會走出一條成功之路來。魯迅先生不是說過,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人生如此,造車不也是如此?
核心競爭力最關鍵
造車絕不是人才、技術、資金的簡單組合。從世界范圍看,你很難說保時捷和通用哪個更優秀、哪個更成功,關鍵是它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定位,樹立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細細打量目前國內比較成功的民營企業,其市場定位雖然相對較低,走“中下路線”,但市場定位卻十分明確,其中吉利就是一個典型。面對上汽、一汽、東風等“老大哥”,吉利毅然根據中國國情,選擇以“造出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為定位,以產銷量年平均增長17%速度發展,取得了自己的成功。徐剛說,目前,吉利擁有上海、杭州、寧波、臺州四個生產基地,依靠美人豹、華普、吉利三個自主品牌完成了自己的市場布局。今后還將通過已經建立的發動機制造公司、吉利汽車研究院等,不斷提升自己的品牌。
專家預測,雖然現在民營企業造汽車有“一哄而上”現象,但用不了多少年,市場就會“洗牌”。造出自己的車,是每一個汽車人的夢想,但是實現夢想的途徑都不一樣。對于上汽、一汽、東風來說,更多靠與外國發達汽車廠商合資,利用其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占據一個較高平臺,再打造出自己的核心品牌。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更多的則是依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闖出自己的路來,其中核心競爭力無疑是關鍵。民營企業由于都是自己投資,為了生存會不停地挖掘出自己的“潛在優勢”,會更清楚自己的真正“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如果他們成功,那就更有可能成為中國汽車的代表,以鮮明的中國特色在世界汽車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
|
下一篇:日本改裝車展迸發無限創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