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6月北京車展分家商家該咋辦
[
07-9-2 23:01
] 太平洋汽車網
■一月之內倆車展
近一段時期,關于明年北京車展的說法熱鬧非凡。這邊剛有人說車展要易地了,那廂馬上有人站出來辟謠;那家剛剛言之鑿鑿地稱明年北京車展照常進行,緊接著有人馬上宣稱已徹底分裂……
北京車展,歷經幾屆的發展,雖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車展,但相信是全球最熱鬧的車展之一。從近兩屆的發展趨勢看,憑借中國汽車業的迅速成長,北京車展成為全亞洲及至全球頂級車展,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本報利用近一個月的時間,逐一走訪了涉及明年北京車展紛爭的各方,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以期給讀者一個準確而全面的說法。
■明年一月之內兩個車展已成定局
可以肯定地說,北京明年將會出現兩個車展。一個是由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承辦的“BeijingMotorshow2004”(這是這個名稱第一次披露),地點是亦莊經濟開發區內的經開國際汽車匯展中心,時間是2004年5月18日至25日。
另一個,則是由中汽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和中國國際展覽公司承辦的“AutoChina”,地點在國展中心和農展館,時間是2004年6月9日至16日。
這四家,原本是1998年、2000年、2002年北京車展共同的承辦方,而北京車展所謂的“火”,基本上是指以上三屆車展。
越辦越火的北京車展,怎么忽然要在明年一分為二,且相距不過兩周?這分明不僅僅是分家,而是你死我活的對臺戲了!
■張小虞:國展的場地已經局限了北京車展的發展
“北京國展中心的場地條件已經限制了北京車展的發展!”曾任機械工業部汽車司司長,現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的張小虞說。“北京車展要辦成中國第一、亞洲第一、世界頂級的專業展。”
“今年5月份之后,世界幾大汽車公司和我們協商明年北京車展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面積,二是交通,三是價格。各大公司所報出的意向參展面積,已大大超過國展中心所能提供的面積;而交通,包括三方面的交通:進出展的交通,參展商交通,觀眾交通,國展中心都已到了承受的極限。”
■蔣雷:我們是迫不得已做出的抉擇
“我們是迫不得已,才做出這個抉擇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蔣雷說。
“我們曾多次協商如何辦好2004年北京車展。當時我們曾提出用“經開國際汽車匯展中心做主會場,和國展中心聯合辦展的方案,但對方不同意。他們提出的方案是按比例縮減面積,但這樣和我們把北京車展繼續辦成亞洲最大專業車展的想法是不一致的。”
“更致命的是,北京的交通已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蔣雷說,“明年北京車展一火,假如仍在國展辦將會使北京的交通處于巨大的壓力之中,使人們對汽車產生巨大的抱怨。”
■王俠:如果仍在國展中心,將有一半公司沒展位
“我們已征詢了廠商的意見,”以實干著稱的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秘書長王俠說。“應當說,2002年北京車展是成功的,但這兩年正是中國汽車高速增長的兩年。2002年北京車展的交通、面積等都已到了承受極限,何況兩年后的明年。明年,我們預測乘用車的總需求是4.6萬平方米,而這將需要近8萬平方米的展館面積,而目前國展中心一層所有建筑面積不過3.5萬平方米。”“我舉個公司的例子給你聽,”王俠說,“某個大公司準備要4000平方米的面積,這得要占用國展中心二號三號兩個館。”
■經永建:主要還是利益驅動
“出現兩個展會,我們很痛心。”中汽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總經理助理經永建說。
“經開只是一個市場,不適合做展覽,展覽中心設施是有些老化,面積不足也是事實,但如果把農展館加進來(有5萬平方米),應當就夠了。”
“就這點事,就是和他們談不攏,問題是他們就沒想好好和我們談過。雖然在有些利益條款上有爭議,但大家可以商量,而真正原因還是他們想單干!是利益驅動!”
“經過1996年的競爭,我們知道怎么辦!”經永建說,“我們對明年6月的車展很有信心。”
■陳若薇:經開不適合辦車展
“這絕不是件好事,”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副總裁陳若薇說,“很多人抱怨我們國展中心的交通、場地、服務。但幾屆下來,我們沒出大的安全問題,應當說是很成功的。”陳若薇認為國展中心是已知的,而經開是未知,并對經開是否適合辦車展從四方面提出質疑。“一是設施,國展中心是專業展覽場館,而經開汽車廣場是按市場設計的;二是交通,經開一是對觀眾來說太遠,二是只有三個出口,交通也成問題;三是飯店、會議等服務設施配套跟不上,參展商還要住在城里趕過去;四是缺乏展會專業經驗,沒有一個專業隊伍。”
似乎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經開汽車匯展中心”———到底適不適合做展覽上。
■“經開”到底行不行
北京經開國際汽車匯展中心,地處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總占地32萬平方米,展廳總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開業至今,確實以汽車銷售為主。
“我們原來的設計,就有展會。”北京經開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紅征說。
“我們當時設計時,已經充分考慮到展會這一功能,在承重層高、人流,尤其是消防安全上,都是按展覽來設計的,我們還準備再新建一個2.5萬平方米的專業展館,屆時車展總面積將達12.5萬平方米。所以,我們能不能辦展覽,能!辦沒辦過展會,辦過!我們去年做過科博會分會場!”
“來回答第二個質疑:交通。”楊紅征說。
“首先,全世界的車展會場都在郊區,何況我們不是郊區。其次,我們緊鄰京津塘高速公路,五環、四環和京沈、京張、京承、京西、京開高速公路相連。10月底南五環開通后,五環有兩個出口,京津塘一個出口,三四環兩個出口。”
“根據歷屆車展測算,30%的觀眾來自外省市,這部分要么開車,要么打車。另外70%的北京觀眾,主流人群以有車族為主,我們在京津塘出口處將建一個5萬平方米、3000個車位的停車場,展會周邊還將有2000個臨時車位,保證有車的觀眾不會為停車發愁。”
“對于無車族,我們準備在地鐵口設立20部穿梭大巴,同時還有8條公交車道。”
“你總不能說,國展的交通比亦莊好吧。”楊紅征開玩笑說。
關于配套服務設施,楊紅征說:“我們自有一個10個會議室的會議中心,開發區有一家四星酒店,東南三環目前已形成新的酒店集中區,有10座四星以上酒店,從東南三環到經開,車程不過10分鐘。至于物流,我們則更方便,我們最靠近天津港。”
對于最具爭議的“軟件”,也就是專業的展覽服務隊伍,楊紅征透露說,他們已和國際著名展覽公司簽約,將展覽的服務和運營全面委托。
■北京車展何去何從
事實上,北京車展歷史上本就是分裂的,1994年、1995年、1996年都是兩個車展,1996年后,在中央領導批示下,經過漫長的近十個月談判,中汽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國展中心、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和汽車工程學會四家才走到了一起,共同辦了1998年、2000年、2002年三屆,在合作過程中一直缺乏一個有效的運作機制。當市場的力量大于其他力量時,這個聯盟輕易就瓦解了。“這就好比本就不和的夫妻,打打鬧鬧還能湊合,當第三者一出現,馬上就離婚,關鍵不在第三者,而在于夫妻關系本就不好。”楊紅征評價說。
至于未來北京車展何去何從,其結果取決于市場的力量,無論經開、國展,還是將于2006年建成的天竺新國展,都將是一個市場行為,是一個競爭關系。
明年車展格局如何,11月中旬大概就能見分曉———那時各大廠商基本已確定何去何從了。
近一段時期,關于明年北京車展的說法熱鬧非凡。這邊剛有人說車展要易地了,那廂馬上有人站出來辟謠;那家剛剛言之鑿鑿地稱明年北京車展照常進行,緊接著有人馬上宣稱已徹底分裂……
北京車展,歷經幾屆的發展,雖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車展,但相信是全球最熱鬧的車展之一。從近兩屆的發展趨勢看,憑借中國汽車業的迅速成長,北京車展成為全亞洲及至全球頂級車展,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本報利用近一個月的時間,逐一走訪了涉及明年北京車展紛爭的各方,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以期給讀者一個準確而全面的說法。
■明年一月之內兩個車展已成定局
可以肯定地說,北京明年將會出現兩個車展。一個是由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承辦的“BeijingMotorshow2004”(這是這個名稱第一次披露),地點是亦莊經濟開發區內的經開國際汽車匯展中心,時間是2004年5月18日至25日。
另一個,則是由中汽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和中國國際展覽公司承辦的“AutoChina”,地點在國展中心和農展館,時間是2004年6月9日至16日。
這四家,原本是1998年、2000年、2002年北京車展共同的承辦方,而北京車展所謂的“火”,基本上是指以上三屆車展。
越辦越火的北京車展,怎么忽然要在明年一分為二,且相距不過兩周?這分明不僅僅是分家,而是你死我活的對臺戲了!
■張小虞:國展的場地已經局限了北京車展的發展
“北京國展中心的場地條件已經限制了北京車展的發展!”曾任機械工業部汽車司司長,現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的張小虞說。“北京車展要辦成中國第一、亞洲第一、世界頂級的專業展。”
“今年5月份之后,世界幾大汽車公司和我們協商明年北京車展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面積,二是交通,三是價格。各大公司所報出的意向參展面積,已大大超過國展中心所能提供的面積;而交通,包括三方面的交通:進出展的交通,參展商交通,觀眾交通,國展中心都已到了承受的極限。”
■蔣雷:我們是迫不得已做出的抉擇
“我們是迫不得已,才做出這個抉擇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蔣雷說。
“我們曾多次協商如何辦好2004年北京車展。當時我們曾提出用“經開國際汽車匯展中心做主會場,和國展中心聯合辦展的方案,但對方不同意。他們提出的方案是按比例縮減面積,但這樣和我們把北京車展繼續辦成亞洲最大專業車展的想法是不一致的。”
“更致命的是,北京的交通已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蔣雷說,“明年北京車展一火,假如仍在國展辦將會使北京的交通處于巨大的壓力之中,使人們對汽車產生巨大的抱怨。”
■王俠:如果仍在國展中心,將有一半公司沒展位
“我們已征詢了廠商的意見,”以實干著稱的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秘書長王俠說。“應當說,2002年北京車展是成功的,但這兩年正是中國汽車高速增長的兩年。2002年北京車展的交通、面積等都已到了承受極限,何況兩年后的明年。明年,我們預測乘用車的總需求是4.6萬平方米,而這將需要近8萬平方米的展館面積,而目前國展中心一層所有建筑面積不過3.5萬平方米。”“我舉個公司的例子給你聽,”王俠說,“某個大公司準備要4000平方米的面積,這得要占用國展中心二號三號兩個館。”
■經永建:主要還是利益驅動
“出現兩個展會,我們很痛心。”中汽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總經理助理經永建說。
“經開只是一個市場,不適合做展覽,展覽中心設施是有些老化,面積不足也是事實,但如果把農展館加進來(有5萬平方米),應當就夠了。”
“就這點事,就是和他們談不攏,問題是他們就沒想好好和我們談過。雖然在有些利益條款上有爭議,但大家可以商量,而真正原因還是他們想單干!是利益驅動!”
“經過1996年的競爭,我們知道怎么辦!”經永建說,“我們對明年6月的車展很有信心。”
■陳若薇:經開不適合辦車展
“這絕不是件好事,”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副總裁陳若薇說,“很多人抱怨我們國展中心的交通、場地、服務。但幾屆下來,我們沒出大的安全問題,應當說是很成功的。”陳若薇認為國展中心是已知的,而經開是未知,并對經開是否適合辦車展從四方面提出質疑。“一是設施,國展中心是專業展覽場館,而經開汽車廣場是按市場設計的;二是交通,經開一是對觀眾來說太遠,二是只有三個出口,交通也成問題;三是飯店、會議等服務設施配套跟不上,參展商還要住在城里趕過去;四是缺乏展會專業經驗,沒有一個專業隊伍。”
似乎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經開汽車匯展中心”———到底適不適合做展覽上。
■“經開”到底行不行
北京經開國際汽車匯展中心,地處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總占地32萬平方米,展廳總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開業至今,確實以汽車銷售為主。
“我們原來的設計,就有展會。”北京經開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紅征說。
“我們當時設計時,已經充分考慮到展會這一功能,在承重層高、人流,尤其是消防安全上,都是按展覽來設計的,我們還準備再新建一個2.5萬平方米的專業展館,屆時車展總面積將達12.5萬平方米。所以,我們能不能辦展覽,能!辦沒辦過展會,辦過!我們去年做過科博會分會場!”
“來回答第二個質疑:交通。”楊紅征說。
“首先,全世界的車展會場都在郊區,何況我們不是郊區。其次,我們緊鄰京津塘高速公路,五環、四環和京沈、京張、京承、京西、京開高速公路相連。10月底南五環開通后,五環有兩個出口,京津塘一個出口,三四環兩個出口。”
“根據歷屆車展測算,30%的觀眾來自外省市,這部分要么開車,要么打車。另外70%的北京觀眾,主流人群以有車族為主,我們在京津塘出口處將建一個5萬平方米、3000個車位的停車場,展會周邊還將有2000個臨時車位,保證有車的觀眾不會為停車發愁。”
“對于無車族,我們準備在地鐵口設立20部穿梭大巴,同時還有8條公交車道。”
“你總不能說,國展的交通比亦莊好吧。”楊紅征開玩笑說。
關于配套服務設施,楊紅征說:“我們自有一個10個會議室的會議中心,開發區有一家四星酒店,東南三環目前已形成新的酒店集中區,有10座四星以上酒店,從東南三環到經開,車程不過10分鐘。至于物流,我們則更方便,我們最靠近天津港。”
對于最具爭議的“軟件”,也就是專業的展覽服務隊伍,楊紅征透露說,他們已和國際著名展覽公司簽約,將展覽的服務和運營全面委托。
■北京車展何去何從
事實上,北京車展歷史上本就是分裂的,1994年、1995年、1996年都是兩個車展,1996年后,在中央領導批示下,經過漫長的近十個月談判,中汽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國展中心、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和汽車工程學會四家才走到了一起,共同辦了1998年、2000年、2002年三屆,在合作過程中一直缺乏一個有效的運作機制。當市場的力量大于其他力量時,這個聯盟輕易就瓦解了。“這就好比本就不和的夫妻,打打鬧鬧還能湊合,當第三者一出現,馬上就離婚,關鍵不在第三者,而在于夫妻關系本就不好。”楊紅征評價說。
至于未來北京車展何去何從,其結果取決于市場的力量,無論經開、國展,還是將于2006年建成的天竺新國展,都將是一個市場行為,是一個競爭關系。
明年車展格局如何,11月中旬大概就能見分曉———那時各大廠商基本已確定何去何從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