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提示 眼下越來越多的“水貨”車正給國內消費者帶來無窮的后患。與走私罰沒車不同,“水貨”車有正當進口報關手續,基本屬于原廠生產,但卻不是通過廠家指定代理商(也即3S或4S專賣店)銷售的進口車。這些非生產商指定的國內
經銷商進行全球“串貨”,也就是說把在其他國家生產的、專門銷售到世界上其他地區的車拿到中國市場上來銷售。
“目前,越名貴的車,‘水貨’越多。”一位業內人士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價值上百萬的名車,往往最后成了‘沒娘的孩子’”。消費者在掉入“水貨”車的泥潭里前,除了一小部分是明知故犯,僥幸心理作怪外,絕大部分是不知情的。
林先生購買了一臺
凌志ES300,結果還在保修期限內,該
凌志就出現了加不上速度等問題,原以為只要將車交給
豐田公司在華的售后服務部門就可以得到免費保修的林先生卻被告知,
豐田公司認定該車為“水貨”而拒絕提供免費服務。為了“愛車”著想,林先生只好自掏腰包請
豐田公司在華的維修機構進行維修。豈料,豐田公司檢查了一番后又發現維修該款車所要更換的電子
節氣門在國內買不到,需向總部訂貨,到貨時間要三四個月……一氣之下,林先生砸車了。
問題篇 售后服務 代理商不肯為“水貨”車買單 廣州市汽修行業協會副會長阮少寧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國內廠家指定的汽車代理商也即正規渠道銷售的車一般比‘水貨’車貴3%~5%,但這些品牌經銷商將負責車的售后服務,其中主要的一部分就是保修期內的免費維修。而銷售‘水貨’車的經銷商基本上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小型經銷商,出了質量問題后消費者根本找不著他們;就是找到了,也是被告知找‘廠家’去,因為這些經銷商根本就沒有技術能力來維修。而這種進口品牌車設在國內的機構都是其代理商而已,這些代理商根本不可能為不是自己銷售的車‘買單’,因此消費者保修期內享受免費服務的權利實際上是被剝奪了。此外一些相關的服務臺代交養路費、還有免檢等,車主也享受不了。”
隨著近年來,“水貨”車數量激增,國外汽車生產廠家對“水貨”車的態度也越來越嚴厲。很多國外汽車廠家在召回問題汽車時還把“水貨”車排除在外。“因為‘水貨’車沒有在中國地區的銷售和維修記錄,公司將無法找到它們進行針對召回項目的檢查。”一位外資汽車品牌的在華機構相關負責人如是說。此外,不少維修用的零配件在國內也沒有,消費者還得費一番周折才能花高價得到所需的零配件。
事故賠償 廠家以使用環境不同為由拒賠 “某車主在駕駛一輛世界名牌車時出現事故,車主及車主乘客出現人員傷亡,事后對該車輛檢查時發現事故是由于車本身的剎車失靈造成的。據此,廠家本應要負全部賠償責任,但一查,發現該車系‘水貨’車,廠家以該事故是使用環境不同造成的為由拒絕賠償。”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咨詢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介紹不久前發生在國內的一起案例時說,“此外,將來要實行的汽車‘三包’政策要求經銷商對有質量問題的已售汽車進行包修、包退、包換,但銷售‘水貨’的經銷商因為得不到廠家的認可,而他們自己肯定是沒有這個實力履行這些職責的。因此購得‘水貨’車的消費者,今后很可能享受不到汽車的‘三包’政策。”
水土不服 配置與本國實際情況相差巨大 賈新光表示:“‘水貨’車的很多標準配置與中國實際情況相差巨大。一般而言,某款車銷售到哪個國家地區,都會有特殊的安排,比如對汽油、潤滑油都有要求。而‘水貨’車在國內行駛時很容易因“水土不服”而出現故障。”此外,“水貨”車
發動機的電子參數也不同,行車電腦顯示的信息也往往是第三國的文字,那會造成在維修過程中廠家授權中國大陸地區代理商的專用電腦設備將無法讓“水貨”車的行車電腦資料進入。
安全隱患 整車拆零再度組裝時偷工減料
更有甚者,一些無良代理商還將進口的整車拆成零件以逃稅,入境后再在國內組裝整車,這時原本應焊三四個點的原裝車,而組裝時卻只焊一二個點,大大降低了車的質量、性能和機械安全系數,增加交通事故隱患。此外,有些“水貨”車上少了很多針對中國市場的配置,有些安全裝備甚至明顯偷工減料。“水貨”車的性價比很可能不如正規渠道銷售的車。
對策篇 擦亮眼睛 從汽車型號末位字母進行識別 如何識別“水貨”車?對此,廣州市汽修協會副會長、
廣州豐田汽車特約維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阮少寧告訴記者:“所有汽車具體型號的最后一個字母通常表示其銷售地區,如C,表示在中國銷售,A表示在美國銷售,K表示在加拿大銷售,W表示在歐洲,G表示在中東地區,而后面沒有字母的通常表示在除了以上國家之外的地區銷售。‘水貨’車一般會出現在大型的汽車交易集中地區,他們不會為一種品牌建立專門的展廳或維修中心。此外,‘水貨’車一般不會有中文說明書和中文的保修手冊,其行車電腦顯示有的為德文、有的為法文或中東地區的阿拉伯文。”
加強管理 將進口權轉變為廠家授權 賈新光還透露,我國正在討論中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明年有望出臺執行,這一辦法的核心思想是將汽車的進口權從以往的政府指定轉變為廠家授權,也就是說進口商在不得不自建在華銷售網絡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在華銷售渠道的控制和把握。草案中的“辦法”要求一家汽車銷售公司只能賣一個品牌,只有向廠家取得品牌代理權的
經銷商才能賣車,此外進口品牌可以在中國設立自己的銷售公司,汽車經銷商只能通過進口品牌在華的銷售公司進貨等等,這樣進口品牌的銷售渠道將從此單一、純凈許多,“水貨”車將得以控制。
溯源篇 銷售渠道多元化 當前沒有哪一個汽車廠家能夠準確知道,到底有多少自己品牌的“水貨”車在市場上流通。據業內人士介紹,“水貨”得以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各品牌的汽車在全球各地銷售的定價不同,這種落差的存在為各國經銷商們之間的“串貨”提供了契機。例如一輛同樣
級別的轎車,日本廠原裝的價格約為27.6萬元人民幣,而在其他國家如墨西哥、東南亞國家生產的卻只要17萬~19萬元人民幣。加上國內用戶對國際上汽車生產和銷售的信息不了解,使商家有空子可鉆。
第二,當前國內的汽車進口渠道多樣,既有品牌代理經銷商,又有擁有進口車許可證的經銷商,前者廠家可直接控制,但后者顯然可以
超越廠家銷售政策的控制。
第三,一部分消費者認為某些廠家銷往中國的車大多“減配”,不但“缺斤少兩”,價格也不便宜,而原本銷往發達國家的“水貨”車不但有豪華配置且價格也低于國內市面價格。
專家提醒 消費者要買進口車,可登錄所想購買品牌的國際網站或中文網站,了解消費者所在地區的授權經銷商的名稱和聯絡方法。另外,買車時還要注意除了拿到發票外,還要拿到國家頒發的3C認證和商檢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