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相比較:用其所長是關鍵
從2002年開始,SUV在國內車市突然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劇成長,其顯著的特點便是以價格相對便宜的經濟型車為主導,典型代表就是長城賽弗。此后短短的3年多時間里,國內制造SUV的大大小小企業迅速發展至三四十家。在去年車市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國產低檔SUV舒適性與質量比較差、油耗高、尾氣排放也面臨著國家新標準的考驗,因而在今年車市漸熱的情況下,銷售依然沒有起色。
與SUV相比,MPV在國內市場的啟動,早在2000年以前就已經開始。發展至今,也經歷了上海通用GL8與廣本奧德賽的“大小”之爭、海馬普力馬創新概念、江淮瑞風低價入市、上海大眾途安與德國最新技術同步等相當激烈的市場競爭。不過,與大量價位在10萬元左右的SUV相比,國產MPV的價位主要在15萬-25萬元之間,顯然在價格上差距較大,在技術與舒適性上更是明顯占優。值得注意的是,對于SUV與MPV的使用,國內與海外有著相當大的差別。作為近年來風行全球的車種,在海外,SUV主要流行于比較年輕的旅游與運動愛好者中,雖然大多數人不見得會用它們在沒有路的地方真正越野,但經常往來于城市好路與壞路之間,并且必須隨車帶些帳篷、滑雪板甚至拖個游艇,使得SUV成為一種多功能的工具。而MPV的車主往往是拖家帶口的大家庭,即便是旅游,也比較輕松愜意,所以往往更加注重豪華與舒適。
而中國的車主喜歡比較便宜的SUV,他們往往看中它外觀比較氣派,客貨兼顧,同時還能夠走城鄉之間的泥濘小路。不過實際使用下來,這些優點也可能變成缺點:人坐著不舒服,貨也拉不多,不如轎車坐人、卡車拉貨有效。其實,仔細分析統計數據不難發現,國產SUV的銷售中,中高檔的本田CR-V已經有了后來居上的趨勢,而位居“老大”的長城賽弗也在逐漸提高檔次。同時,國人對于MPV的認識也有所變化:從以往把它們當作如同轎車一樣舒適的高檔客車,到接受廣本奧德賽、海馬普力馬以及大眾途安的“多功能轎車”的概念,再逐漸將MPV當作私車來使用。
可見,近一兩年來無論是SUV還是MPV,國內的消費者都有與海外消費習慣相接近的趨勢。
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國內轎車累計產銷99.10萬輛和96.93萬輛,產量同比下降2.73%,銷量同比增長1.07%。多功能乘用車(MPV)累計產銷6.11萬輛和5.71萬輛,同比增長31.26%和31.54%。運動型多用途車(SUV)累計產銷6.46萬輛和6.54萬輛,同比大幅下降16%和10.25%。
更進一步的統計資料表明,在MPV方面,1-5月份江淮瑞風以12650輛的銷量高居MPV銷售排行的榜首,東風風行和上海通用 GL8分別以8289輛和8281輛分列第二、第三位置。而廣本奧德賽和普力馬則在5月份發力擠進了MPV單車銷售排行前三名。在SUV方面,前5個月累計銷售冠軍仍然是長城賽弗,本田CR-V和獵豹分獲二、三名,但5月份,本田CR-V以2609輛的銷售佳績穩坐銷售冠軍寶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SUV市場多數車型的銷售同比都有所下降。
對此,大多數專家認為,MPV在國內的市場前景看好,甚至建議有關廠家“應推出低價的A級MPV產品,以搶占這個市場空白點。由于公商務類型的MPV供應市場的時間并不長,因此,其增長潛力不可小視,仍是MPV增長的主要動力”。另一方面,多數專家不看好SUV,認為由于SUV的主要消費群體正在迅速從政府機關、西部的企事業單位轉為個人,低檔SUV的運貨功能逐漸成為“雞肋”,今年內SUV市場總量很難出現正增長。有人甚至指出:“只生產SUV的廠家,特別是低檔SUV的生產廠家,如果不進行產品戰略調整,可能會面臨‘滅頂之災’。”
個體與群體:中小型 MPV揭示未來流行趨勢
提起消費習慣,其實國內對于小型MPV的使用還是在培養之中。在海外,中小型MPV往往是最流行的汽車,人們在國內經常見到的本田奧德賽、大眾途安、馬自達普力馬在德國以及歐洲就非常流行。由于這些中小型MPV在尺寸上與轎車完全相近,所以駕駛起來不覺得費力,同時還擁有空間大的優勢,可以輕松乘坐或裝下更多的人甚至是貨物,因此有些出租車也使用MPV,而且還很受人歡迎。
對于國內消費者來說,最早選擇中小型MPV的基本上是已經結婚而且大多有孩子的三口之家,駕駛MPV做長途旅行的舒適性往往在普通轎車之上。可惜的是由于制造批量小、品種也比較單一,國內消費者往往無法選擇到自己完全喜歡、價格也不算昂貴的MPV。
據海外最新的調查,經歷了SUV與MPV熱以后,如今海外最受歡迎的是普通轎車的旅行車款。因為這種車在尺寸與外觀上更加接近轎車,而行李廂還能夠裝下更多的東西。反觀國內,除了老舊的桑塔納旅行車、菲亞特周末風以外,目前只有消息說一汽馬自達6即將推出旅行車款。看來,在這方面國內車廠還是大有作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