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這個題目覺得有點兒無厘頭,但仔細一想確實挺有道理。通常續航里程越長動力電池容量越高,同樣都是三元鋰電池的情況下,以同樣1C的充放倍率計量,一定是電池容量越高的動力電池組允許的最大充電效率(速度)越高。比如我們知道特斯拉是目前量產車里超充效率最高,高配的MODEL S和MODEL X也是目前裝車電池容量最高的兩款車,達到了100kWh,這樣允許1C充電就可達100千瓦/小時。而比亞迪唐EV則是自主品牌力充電效率最高的車型,因為其電池容量高達近84千瓦時,同樣1C充電允許80千瓦時的充電效率。當然這個說法并不準確,上述情況只是適用于同為三元鋰電池充電之間的比較,如果不同性質的動力電池效率上則會出現重大差別。比如目前銀隆所使用的鈦酸鋰電,和三元鋰電池不同這類電池能量密度比很低,但功率密度高,所以允許的充放倍率很高。鈦酸鋰電池由于能量密度比低,裝車后的續航里程一定不高,但其充電倍率可達到三元鋰電池的3-6倍。比如裝車電池容量40千瓦的鈦酸鋰電池,可以允許120-240千瓦的充電效率。經過以上的闡述,我們不難發現當前動力電池分為兩類,一類是三元鋰電池為代表追求能量密度比。另一類則是鈦酸鋰電池為代表的追求功率密度。二者技術路線不同,應用的領域也有所不同。當然這只是現有的動力電池技術,未來固態電池時代到來后,或許有能量密度、安全系數和功率密度都很高的新標準表現。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