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問題太籠統,大概回答下三種車系的側重點和優缺點,具體比較建議要同價位相比!下面簡單說下這三系車:德系車:個人認為性價比最低。因為德國人的性格,對機械過分熱愛,對質量過分苛求,導致設計的工業產品經常出現過度設計和過度制造(即過分追求機械結構上的完美,對質量過分追求)的傾向,結果導致生產成本上升,機械結構過于復雜,雖然質量可靠,但是一旦損壞不易維修(比如二戰中期的1輛黑豹坦克的制造工時=5輛t34的制造工時,雖然性能出色,威力強大,但是在戰場上被鋪天蓋地而來的t34前后左右圍著打,加上結構復雜,一旦損壞不易快速維修,并未對戰局產生太大影響)。由于成本太高,價格也比美系車,日韓車高一大截。但是如果打算用個5、6年,甚至更長的話,還是德國產品質量靠得住。美系車:美國號稱汽車輪子上的國家,汽車在人家那里的定位就相當于咱的電動自行車,恨不得幾個月工資就買輛車,用個2年就換新的了,誰會造個耐用的大鐵疙瘩呢?而且美國市場廣大,消費意識超前,是典型的以消費拉動生成的模式,美國還是工業流水線的誕生地,汽車廠商產能巨大,所以美國車并不以制造精良,耐用可靠而著稱,而是追求坐起來舒服,動力強,其做工相對粗糙,但用料上絕不偷工減料,一句話:價格公道量又足質量也不錯(注意是“不錯”,不是“卓越”。雖然美國盛產質量大師,但是不少在本土開始并不吃香,都是被日本引進出名后“出口轉內銷”回來的,比如戴明)。(因為美國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先進的企業管理,套用老電影的一句話:美國大老板有的是,后面還一批新的呢!)日系車:先說日本,經濟發達,能源和鋼鐵緊缺,交通擁堵所以日本設計的汽車多數著想于低油耗和經濟型。日本的發動機是全世界民用最先進的發動機(民用車不考慮超大排量跑車發動機,不考慮法拉利等大排量大馬力發動機),能以最低的油耗行使更大距離和提供更高動力,當然其輕量化的車身也是一個因素。日本車對于市場的認知是比較徹底的,日系城市代步車,主要考慮經濟油耗,而擁堵的路況對于汽車安全來說沒有必要更高,所以日系低端代步車會將側重點放在油耗控制上而非汽車車體結構的強度上,但是強度對于城市交通的車速也是夠用的。而日系越野車或者豪華車,則會兼顧車體結構和動力,舒適度,如三菱越野,因菲妮迪,雷克薩斯等等。日本在發動機上的科技含量相對較高,表現在靜音,相對低油耗的高動力,最后就是日系車的發動機壽命也確實更長,新車和老車油耗動力偏差不大,發動機磨損小等特點這都是公認的。日本變速箱目前也是民用界世界領先,無論是大眾的低端polo高爾夫還是德系的其他品牌高端車,變速箱都是日本愛信精機公司生產的。就連德國車的車窗玻璃都不例外。日系車對于車內飾的人性化設計也是最好的,不用看中控 手一摸就能開空調,手一模就能開除霧,等等。這些歐美和德系就沒他好了。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