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肯定是無奈之舉了,其實很多新勢力的新能源造車企業都是因為國家有補貼才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而且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資質審批也比較寬松,導致國內出現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但是隨著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肯定是會逐漸減少的。要說純電動汽車的成本構成當中,目前最重要的還是電池成本了,其實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都是沒有自建電池生產工廠的,所以基本上都是直接采購的電池,所以大家的電池成本都是差不多的,所以這也涉及到供應商的成本控制能力了,但是比較遺憾的是,目前汽車電池的成本并沒有出現明顯下降。在生產成本沒有明顯下降的情況下,補貼的減少就意味著價格的上漲,畢竟汽車企業還是要以盈利為目的的,不可能在減少補貼的情況下依舊保持原本的價格,要不然就會造成虧損了,所以漲價也算是一個“無奈之舉”吧。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