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我們要知道電池的容量=能量密度*電池體積,所以想要提高電池容量,要不就是增加電池體積,要不就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除此之外,影響電動汽車續駛
里程(
查成交價|
參配|
優惠政策)的還有電機功率、裝備質量和BMS管理水平等因素。提高電池容量,具體來說,提高電池容量的方法主要有增加電池數量和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兩種辦法,其中最簡單的是增加電池數量。可是,如果單純地依靠電池堆積來增加電池容量,一方面車身空間總共就那么大,不可能放置大量的電池組;另一方面,電池數量多了,車身裝備質量也增加了,續駛里程增加的效果會有所欠缺;況且,電池數量增加,電池產能未必跟得上,車輛成本也會增加不少。所以,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的辦法更好一些。可是,電池能量密度是不可能
無限(
查成交價|
參配|
優惠政策)提高的,高能量密度,帶來的是高自燃風險。在安全和續駛里程之間,我們能選擇的,只能是安全。提升電池密度,電池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是指單位體積的電池所儲存的電量。電池的能量密度基本由電池的正、負極決定的,但也不止是正、負極活性材料就足夠的,還得有很多非活性物質,比如導電輔助劑、活性粉末之間的粘結劑、隔離膜、陰陽極的箔材、絕緣固定的膠紙、鋁塑膜殼或者鋼鋁殼等等。提高電機功率,電機功率的大小,實際上決定了車輛的加速性能、爬坡性能,也影響了車輛的續駛里程。在電池容量相同的情況下,電機功率小的電動汽車,續駛里程會相應更長。提升裝備質量,實際上就是提高車輛的裸車質量。車輛越重能耗越大,這個很好理解。要解決電動汽車裝備質量問題,車身輕量化是一個較好的選擇,但由此帶來的,是成本的上升。過高的車輛成本,對尚處于推廣期的電動汽車來說,明顯是不利的。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