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部分插混搭載的電量都在9-13度之間,純電續航都在50-70之間,相比之下,Velite518度的電池容量,116公里的超長續航,不可謂不厚道。但大電量長續航并不是沒有代價的。首先為人詬病的是尷尬的后排空間。為了塞下這18度電的巨型電池組,GM的工程師可謂挖空了心思,制作出了T型電池,初代產品沃藍達(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直接做成了4座車國內上市的VELITE5雖然勉強稱之為5座,但大家都知道,中間的位置僅僅能應急用。其次是售價。目前動力電池是新能源車的主要成本構成之一。按照最新的電池成本,即使是國產車型,每度電的成本也要到1500,意味著這18度電的成本在2.7萬元,平攤上企業的合理利潤,估計最終轉嫁到消費者手中,價格約為4萬元,以這輛車宣稱的116公里續航計算,相當于每公里續航成本為344元。(拍腦袋的,若有專家可以補充一下)接下來是車重。按照V5搭載的LG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計算,主流的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為170瓦時/公斤,也就是說僅電池組的重量約為105KG,同樣按照這輛車宣稱的116公里續航計算,意味著每公里續航的電池重量約為0.9KG那么以增加成本、車重,犧牲空間為代價獲得的116公里純電續航,對于中國的城鎮居民而言,是否如美國居民一樣重要呢?可以參考一下2015年調查的這組數據以距離最長的北京為例,單程平均路程19.2公里,往返距離約為38.4公里。不過考慮到插混在北京無法獲得免搖號政策,還是主戰場上海的數據比較有參考價值,往返距離為38公里不到,那么任何一輛工況純電里程在50公里左右的國產插混,即可滿足每天的通勤0油耗需求。說到這里,也許有車友會認為,更大的電池意味著更低的充電頻次,續航116公里,即使一天跑50公里,我可以做到隔天充電,但這對于只有固定充電樁才有資格申請虎牌的上海車友來說,這點便利真的算不上什么。那么大膽假設一下,假設GM推出一輛純電續航更短,但空間更大,價格更低,重量更輕的V5,大家會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