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板厚度對安全不起決定作用 采訪過程中,清華大學教授用通俗的語言講述了兩車碰撞后的物理原理,解釋了為何“德系車‘皮兒厚’,卻不一定安全”。“汽車從被撞到停下,經歷了動能分散、消耗的過程。動能到哪兒了?除去司機的剎車措施、地面的摩擦力吸收一部分動能,最主要的能量消耗源是車體的變形。如果這些還是沒消耗完動能,那么人體就會吸收動能,導致傷害的發生。”“因此車的安全性取決于車身的設計。只有通過車體和乘員保護系統(包括安全帶、安全氣囊等)的變形消耗掉絕大部分動能,且變形盡可能長時間持續,讓碰撞過程中的減速度在受傷的容忍度之內,人體才不會受傷。”教授說。“所以業內看汽車安全,腦子里最先出現的是車架。如果說車架是骨骼,那鋼板不過是血肉。撞車時鋼板厚度對安全起不了決定作用,撞得難看并不等于不安全。這就像打架,那些滿臉是血、樣子很慘的人,未必受的是重傷。”“我可以肯定地說,認為德系車‘皮兒厚’就安全,日系車皮兒薄就不安全,是外行的臆想。而法院的調研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