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保有量影響著汽車的保值率,大多數高保值車型都有著龐大的保有量基數。但有時候這個條件在某些車型上并不適用,而且這些特例還不是普拉多,FJ酷路澤這種眾所周知的“防腐劑“,而是一些很普通的家用車,銷量不怎么樣,卻在二手車市場挽回了尊嚴,如最近剛剛停產的豐田銳志。
銳志“在世“時,經常以反面教材出現,”叫好不叫座“,”錯打運動牌”,“空有后驅”等等,但是這不妨礙它在二手車市場揚眉吐氣,早先一部2012年左右的二手銳志就能賣到14萬,價格就要比同年份的凱美瑞和雅閣貴出2萬,如今在停產帶來的絕版光環下,一部2014年,里程十七八萬公里的銳志更能賣到接近18萬的高價,堅挺到不講道理。我們很想問問是什么讓它在新車和二手市場表現如此大相徑庭,難道“絕版”真那么好用嗎?
實力派/質量過硬
同樣是小眾產品,雖然銳志沒法和和普拉多,FJ,陸巡這種帶有傳奇色彩的重量級選手相提并論,但是它們之間有個共同點——故障率都比較低,算是豐田家族的光榮傳統,這一點在二手車市場很受歡迎,是高保值車型的硬通貨。
比銳志還要小眾的吉姆尼也是如此,一部2010年,行駛8萬多公里的吉姆尼基本能賣到9.8萬,而3年的車齡更可以當成新車來賣,保值率超過70%,堪稱超級防腐劑,論內飾做工,吉姆尼糙得一塌糊涂,身材空間更小得可憐,但它就是抓住了重點:越野性能出色,品質皮實可靠。
二手車市場是個很好的試金石,很多花架子產品到這里都會原形畢露。給二手車估值不像新車那樣摻雜感情訴求,就算是玩情懷,也是EVO,思域Si,R36這種作品。車販子收車都講究有利可圖,首選就要質量好,實力派,即使保有量不高,憑這兩樣也能把價格穩住。
銳志的優點在新車市場不受重視,但在二手車市場卻正中下懷:比如與皇冠同平臺;底盤方面是前雙叉臂后多連桿,如果不把降價的奧迪A4算上,20萬上下沒有品牌這樣下血本;當然還有它的2.5L V6動力,即使它只是從3.0L縮缸出來的產物,而與其同源的2.5L V6皇冠的保值率同樣比較高,其“稀有程度”也是一個加分項。相對的,同樣比較小眾的本田換代思鉑睿就沒有這么好的待遇了。
按照目前銳志的行情,它的保值率比邁騰還要高,表面看很讓人費解,實際還算合理:渦輪產品在新車市場呼風喚雨,但到了二手車市場反倒不如自然吸氣受歡迎,理由是后者更加靠譜,衰減速度更低,也沒有燒機油這些麻煩事。
保值靠實力,絕版更添噱頭
比起其他更小眾的產品,其實銳志的例子還不算最典型的。在去年啟動退出中國市場程序的豐田86/斯巴魯BRZ如今已經是二手車市場的搶手貨,不僅車源極少而且價格普遍在20萬以上,有些車經過改裝之后價格就更高,極品的要達到40萬。比如下面這部車明顯是大改后的杰作。
另外已經退役的第四代寶馬M3也可以算一個,和銳志的相同之處是,似乎在二手車市場大家更喜歡自吸動力,尤其是大排量的,四代M3采用4.0L V8動力,紅線轉速高達8400rpm,它的二手車價格穩定在40萬以上,由于寶馬如今已經完全采用了渦輪動力,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收藏價值,而隨著現款M3爆出將于今年停產的消息,M3的二手車價格有可能進一步上漲。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停產車型都有這樣的待遇,評估二手車要從其性能,品質以及一定的收藏價值綜合考量,比如在今年前后停產的老馬6,東風標致308S和斯柯達yeti就在停產后默默無聞,相對于同期爆出停產消息的甲殼蟲和尚酷,前者們消失得更悄無聲息一些。區別在于,停產和絕版是兩個概念,后者的性能和歷史沉淀價值還是要考慮進去。
最后也不得不再多說一句,像銳志這樣的“準買菜車”,在停產后還能再火一把的確比較奇葩,想想它在10余年的市場歷程中畢竟一直不冷不熱,期間還經過好幾次降價,到產品末期時降價幅度更高達3-5萬,卻能在二手車市場風云再起,的確是有點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