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掰斷豪車車標,其父用鐵叉修補,為何被評“年度最佳創意”?
熊孩子掰斷豪車車標,其父用鐵叉修補,為何被評“年度最佳創意”?
孩子的世界總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所以總是不斷的在探索。但是在探索的過程當中,難免會錯。
一輛停靠在路邊的瑪莎拉蒂,一個熊孩子覺得瑪莎拉蒂的車標是一個炫酷的玩具,于是他就掰斷了這個車標。他的父親得知了這件事情,非但沒有賠禮道歉,反而是買了一把鐵叉,再用黑色膠帶和502膠水,給這個豪車匹配了一個豪華版的車標,但是這個段子竟然成為了年度最佳創意。
我們眾所周知,瑪莎拉蒂是豪車,車主即使是有錢,但是也會非常愛惜自己的愛車。看到自己豪車的車標被掰壞,甚至還被換了一個大鐵叉,這是雙重打擊,估計車主得氣死。其實這件事最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教育孩子,然后領著孩子去給車主們道歉,然后該賠償賠償,該教育教育。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難免會犯錯。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這位父親陪著尋孩子鬧了一把,可能也是鼓勵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只有讓孩子大膽一些,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但是最終,這位父親肯定是要向車主賠禮道歉的,因為她已經破壞了別人的財產,應該承擔責任。
隨著我們社會越來越開放,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進步,大家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教育觀念。而每一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但是敗壞車標并不是這一個熊孩子做的事,有很多熊孩子都會這樣做,他們覺得那個金屬的車標是非常炫酷的玩具。掰壞車標,這個時候就會顯示出不一樣的教育觀念。
有的家長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為了培養孩子探索欲望,就會陪著孩子一起鬧。就像這個熊孩子的父親,兩個人用一個真鐵叉給車主換了一個豪華大氣的車標,因此,還被評為了年度最佳創意。可能這個過程,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可以根據我們的喜好,做我們想做的事情,但是事后仍然要承擔責任。
而有的家長就會批評教育孩子,然后帶著孩子去賠禮道歉,甚至會打孩子,讓孩子長長記性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告訴孩子做錯事情就要接受懲罰,然后也要去賠禮道歉。
其實無論哪一種做法,無非就是教育的理念不一樣,與道德和素養沒有關系。在這個法治社會,我們只要做錯了事情來承擔責任,而不能因為法律束縛了我們的天性。只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我們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