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車和北車為什么要合并?有什么意義?合并為一家后,這個原來的地方稅收怎么算?
北車和南車分別于2000年和2002年成立,當時目的是為市場引入競爭機制。而現在,國資委或許又要取消重來。經濟學理論認為,同行業公司合并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兩種考慮:市場支配力和效率。在前一種動機驅動下,公司合并可以讓雙方控制更大的市場份額并抬高價格。這既可能直接來自對客戶方面更高的議價能力,也可能是由于暗中結成價格同盟變得更容易了,因為需要協調的公司少了。還有另一種促使企業合并的原因,是為了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合并企業可以整合重疊業務,減少設備或人力成本。重疊的部分可能存在于制造設備、研發,或者會計等后臺職能中。無論合并的原因是哪種,公司合并后導向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更高的利潤。那么我們為什么應該關注其背后的原因?因為兩種不同的動機會對軌道交通設備購買方和乘坐這些設備的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合并后的公司增加了市場支配力,列車價格就會上漲。相應地,列車購買量將會減少,而買下來的也會更加昂貴。這些成本最終需要有人支付,也就是說乘客要掏錢買票,或者政府要拿出更大規模的補貼。這對社會來說是件壞事。而如果合并后的公司成功地降低了成本,其影響就會截然相反——列車價格和票價都會下降。這對社會來說就是件好事。這兩種可能的動機都出現在了關于這次潛在合并的報道中。有一篇文章引述了持這兩種觀點的分析師的話,一方認為合并將“結束北車和南車之間你死我活的爭奪”,另一方的看法是,消除重疊產品和多余研發支出可以降低成本。于是我決定來看一看,是否股市中有些證據可以讓我們看清這起合并案背后的動機。由于兩種原因對北車和南車來說都有利可圖,因此觀察這兩家公司的股價表現于事無補(國資委發布公告當日兩公司均停牌,但隨后一個交易日它們雙雙大幅上漲)。但是,查看兩家公司的競爭對手的股票表現卻可能會有所幫助。如果合并的動機是獲取市場支配力,它們的競爭對手就會受益。因為和一家產品售價更高的公司競爭總是件好事。如果合并的動機是效率,競爭對手就會受損。和一家更高效的對手競爭可一點不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