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其中,將稅率分別為25%、20%的汽車整車關稅降至15%;將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汽車零部件關稅降至6%。降低汽車關稅無疑將惠及國內消費者,讓普通民眾也有可能更多去選擇進口中高端轎車的可能性。對于國產汽車行業的沖擊并不一定特別大,因為對于降低進口汽車關稅早有預期只不過是因為貿易摩擦而加快推出罷了。加入wto已經先后5次降低汽車進口關稅了。本土汽車業早已加快自主技術創新與質量提升并牢牢的占據中低端市場。受減稅受益最大還是那些有錢購買進口歪國高端車與豪華品牌的。受沖擊稍大的是中高端合資品牌汽車。因為政策引導傳統車企從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升級都處于同一起跑線,愿國產汽車也能進入高端品牌。對消費者肯定是重大利好。對國產汽車行業,短期會有沖擊,畢竟進口汽車價格低了競爭力更大了。但從長遠看,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充分競爭,對國產汽車行業應該是利好。有競爭有壓力才會有更大的進步。也會倒逼國內品牌加大技術投入,加強難題攻關,加快品牌建設,要把目標和定位瞄向中高端,做好質量與提升品牌并重,讓中國老百姓愛上中國車。國產汽車的行業熱潮有目共睹;核心部件的對外依賴性,相互共知。生產制造工藝水平絕對可以相信能夠掌握;但是對于核心半導體部件與電池及平臺管理系統等,還差不小的距離。降低汽車進口關稅,雖然落實到單臺售價并不是太大降幅。但是對于進口汽車市場品牌效應有利于其銷售增量。憂的是國產車銷量一定會受到影響,并且消費人群的目標有一定轉換。喜的是對國產車的壓力會增加他們的危機感。從而更好的做出好的汽車。整車關稅從20%-25%降到15%反應到終端售價上也就不到10%的降幅,拿奔馳GLS舉例,國內指導價102.8萬,3.0T的排量降稅前抵岸72.8萬,降稅后抵岸66.4萬,消費者的購車成本下降約為6.4萬元,省了6萬多可以用這些錢加一下配置也是極好的。當然降價是降價,但是有些進口車型現在還是要加價購買,比如豐田的埃爾法,加價在30萬以上,雷克薩斯5700也是要加好幾萬還不一定能拿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