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自己的國際頂級車展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中國汽車工業已經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迅速成長的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正成為拉動世界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汽車工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權威人士預計,到201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消費國和生產國,中國需要有自己的國際頂級車展。目前國內每年舉辦的車展數以百計,但有條件成為國際頂級車展的,只有雙單年輪流舉辦的北京和上海兩個國際車展。特別是已有十幾年歷史的北京車展,最有條件辦成中國自己的國際頂級車展。
北京車展的主辦機構已經認識到存在著的差距,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大型現代化展館正在加快籌建,而車展的組織方式和組織機構也在醞釀進一步的改革。
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總裁梁文對《環球》雜志記者說,1985年投入使用的國展中心開始只有1.6萬平方米,雖然日后擴到現在的近8萬平方米,但與北京國際大都會的地位相比,國展中心在展館面積、展覽設施、周邊交通以及停車設施等方面已顯得很不適應。此次車展由于場館不足,許多中外企業被拒之門外。如果場地充足,20萬平方米都會占滿。
梁文說,幾乎每一個國際大都會都擁有一座或數座規模可觀的展覽場館。像紐約、底特律、米蘭、倫敦、巴黎、東京、法蘭克福、慕尼黑等都有規模在10萬平方米甚至2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現代化展館。為了能讓參展商和觀眾快速順利地進入展館,當地政府在交通服務方面進行了巨額投資。許多展館備有便捷的公共交通,如火車、地鐵、有軌電車等等,并建造了立體停車樓,為觀眾停車提供便利。
北京是國際著名的大都會,發展會展業,對于改善本地產業結構,發展“會展經濟”,進一步擴大北京的國際知名度,都大有裨益。北京現有的幾家展覽場館,規模都不大,設施也比較落后。北京亟需建設一個設施先進、交通便利、高檔次、大規模的大型展館,以滿足北京地區不斷增長的大型展會的需求。
長期參與承辦北京車展的中汽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總經理趙海明告訴《環球》雜志記者,經過多年努力,北京車展如今在展覽內容、展覽規模、展覽檔次方面與國外頂級車展差距并不大,但在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方面卻同國際頂級車展有關相當大的差距。
趙海明說,由于歷史的原因,北京車展由多個機構聯合辦展,人為因素較多,影響了工作效率。此外,北京車展的辦展模式還未走向市場化,缺乏規范性,缺乏一個有效的經營機制和企業化運作。他認為,會展業也是一個產業,北京車展也應當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來辦,最終走向商業化運作。
在談到不少國外參展商所反映的北京車展展位費過高的問題時,趙海明說,國際上同檔次車展展位費的價格一般在每平方米180~220美元之間。本屆車展國際館展位費的價格為每平方米260美元,在上屆降低11%的基礎上,再次下調了20%。國內館展位費為每平方米1200元人民幣,比國際館低將近1倍。由于歷史的原因,北京車展國際館的展位費一直高于國內館,最高時竟相差6倍。據趙海明介紹,有關部門正在考慮逐屆調整國際館和國內館的展位費標準,使之與國際展會接軌,實現展位費最終實行同一價位標準,這也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國民待遇原則。
趙海明說,北京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駐外機構眾多,媒體集中,輻射作用大。不管是什么產品,要想在中國闖出品牌,第一站一定選在北京。由于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北京車展最有可能率先辦成中國的國際頂級車展。
北京國際車展14年歷程回顧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為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掀開了嶄新篇章。80年代初,隨著汽車整車產品的引進,合資企業的興辦,中國汽車工業邁出了國際合作的步伐。80年代中后期,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現了以開發中國市場、推銷國外產品為主的汽車展覽。
進入9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國內汽車工業的長足進步,國際汽車展覽會在內涵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改變了清一色的“國外廠家、產品一邊倒”的狀況。1990年6月,由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聯合創辦的首屆“北京國際汽車與工藝裝備展覽會”(后更名為北京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成功舉行,標志著中國汽車展覽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兩年一屆、定期舉辦的北京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AUTO CHINA)至今已連續舉辦了7屆。通過14年的摸索和實踐,北京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的組織策劃水平不斷提高,展出規模不斷擴大,參展廠商逐屆增加,參展展品不斷更新。展覽會匯集了一大批當代國際汽車工業的高新科技產品,以及近年來國內企業開發研制的領先技術及產品,代表了當今國內外汽車工業的發展水平。北京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已發展成為國內汽車行業中展出規模最大、參展廠商最多、參觀人數最多、媒體覆蓋率最高、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專業展會。
來源:環球時報
[上一頁]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