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從“平權”到“兜底”,行業迎來轉折
在全球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智能駕駛領域正經歷從 “智駕平權” 到 “智駕兜底” 的重大轉變,2025 年也成為該行業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智駕平權” 強調智能駕駛技術的廣泛可及性與普惠性。在時間維度上,它意味著智能駕駛功能從 L2 到 L4/L5 不同級別逐步向下兼容,滿足多樣需求;空間維度上,跨越不同品牌與價位的汽車產品,讓更多消費者受益。近年來,這一趨勢愈發顯著,從國內新車搭載輔助駕駛系統滲透率的變化可見一斑,2022 年不足 20%,到 2024 年已近 60%。ADAS 在主流車型中廣泛普及,多傳感器融合技術成為重要支撐,以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傳感器組合構建感知網格,深度學習目標檢測與傳統幾何特征提取算法并行,為智駕平權奠定技術基礎。
隨著智能駕駛的普及,消費者對其安全性愈發關注。不少車主因誤用或誤解輔助駕駛功能遭遇麻煩,例如脫手駕駛被罰款等情況時有發生。在此背景下,“智駕兜底” 概念應運而生。以比亞迪為例,今年 7 月 9 日,其首次推出智能泊車兜底服務,宣布智能泊車技術達到接近 L4 級標準,對搭載 “天神之眼” 系統的車輛在智能泊車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提供全面保障,車主可直接聯系售后處理,增強了消費者的信任感。小鵬汽車、鴻蒙智行等品牌也紛紛跟進。
“智駕兜底” 涵蓋多個層面。感知冗余方面,車端集成多種異構傳感器,結合高精度地圖與 V2X 通信;決策備份上,主決策模塊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等輸出最優軌跡,輔決策模塊保留保守策略;執行可靠性上,硬件采用雙活計算單元、冗余線控系統,軟件更新運用雙分區 OTA 機制。
政策監管也在為智能駕駛發展保駕護航。2025 年 7 月 23 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中,公安部就輔助駕駛的法律屬性和監管舉措進行詳細闡述。“十四五” 規劃也涉及自動駕駛行業發展目標。
從 “智駕平權” 到 “智駕兜底”,是技術進步、市場需求與監管完善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于消費者,意味著更安心享受智能駕駛便利;對車企和供應鏈而言,則需在技術投入與安全保障上達到更高標準。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