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借中國工廠 謀新能源車出口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15日報道,馬自達正著力重振在中國市場的低迷業務,并計劃將中國工廠打造成新能源車出口基地,以此順應歐洲等地區的電動化潮流。
早在9月26日,長安馬自達EZ-60就已正式上市,起售價不到12萬元,提供純電動和插電混動兩個版本,純電續航里程最高可達600km。它是繼2024年10月上市的轎車EZ-6后,馬自達與長安汽車聯合研發的第二款新能源車,目前長安馬自達第三款、第四款新能源車的開發工作也在有序推進。
馬自達將南京的長安馬自達工廠定位為新能源汽車出口基地。今年4 - 8月,南京工廠生產汽車達3.5萬輛,其中EZ-6有1.6萬輛,占比近一半。調查公司MarkLines的數據顯示,同一時期EZ-6向海外出口約9600輛,且在EZ-6于中國上市前,就已從4月起向歐洲出口。
歐盟自2025年起對新車執行更嚴格的碳排放標準,并在2025 - 2027年按3年平均排放量對汽車廠商進行監管,未達標準的企業將面臨罰款,這使得企業不得不提高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占比。不過,自去年起歐盟對進口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EZ-6需繳納30.7%的關稅,對此馬自達將提升成本競爭力,努力擴大在歐洲市場的銷售。
當前,以中國作為新能源車出口基地,已成為合資企業緩解產能過剩的常見舉措。悅達起亞在2023年就轉型為以出口為主的外資企業,年出口超18萬輛;北京現代2025年的出口目標為15萬輛。今年9月,一汽 - 大眾在長春基地舉行了首批554輛出口車輛下線儀式,實現首次面向海外市場出口車輛;東風日產于今年7月成立出口合資公司,計劃2026年將中國制造的汽車出口至多個地區。此外,上汽通用、東風本田、華晨寶馬等車企也有部分國內生產車型出口海外。 借助中國工廠,馬自達在新能源車出口領域積極布局,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