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之前,我看過很多開車攻略,其中,大多數人都強調,冬天冷啟動時,一定要熱車。熱車是指對發動機進行預熱,早晨開車之前,發動機的機油經歷了一晚上的沉淀,機油大部分沉浸于油底殼中,發動機零部件表面也接觸不到機油,冷車開車時,很容易造成發動機被動磨損;機油的潤滑性與機油的溫度息息相關,機油溫度越低,其黏性系數越大,機油的流動性也就越差,車輛在冷啟動駕駛時,發動機的潤滑性能并不能100%的給予保證。因此,冬天冷啟動時,一定要熱車。

老司機告訴我,冬天冷啟動熱車的方法很簡單,發動機怠速五分鐘,待發動機轉速降低,且發動機的水溫提升后,再駕駛車輛行駛,它絕對安全。這種說法看似正確,其實蘊藏著很深的陷阱!下面給大家揭露一下傳統燃油車的新技能!

發動機的潤滑系統很“牛”,熱車變得不再是非常重要
首先是發動機的潤滑系統,發動機的潤滑系統也是發動機的核心,它關系著發動機工作的耐久性及穩定性。我們都知道,現在發動機的耐久性及穩定性越來越厲害,對于一些出租車,發動機可供其行駛150萬公里以上,就普通的家用車,等到車輛報廢之時,發動機依舊可安穩的工作,發動機耐久性及穩定性得以保障的基石就是其潤滑系統,發動機的潤滑系統很牛,在發動機啟動后,只需要8秒鐘左右的時間,發動機的機油就可以遍布于它的各個零部件,從而防止在冷啟動工作過程中出現異常磨損現象。

很多人會說,發動機的機油遍布于各個零部件,但它的溫度很低,很難形成穩定的潤滑油膜,這種情況下開車,是否會對發動機有異常性的損壞?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車輛在停車之前,發動機零部件上已經沾有機油,零部件表面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潤滑油膜,車輛靜置一晚上后,零部件表面上的油膜會依然存在,且發動機工作之后,潤滑油便會迅速遍及各個零部件,用于加強零部件表面上的油膜厚度。在冷啟動的情況下,只要車主不劇烈駕駛,油門踏板緩一點兒,車速稍微低一點兒,它對發動機的損傷乃是微不足道的。

冷啟動后怠速5分鐘,無異于是毀車
車輛冷啟動行駛時,對于發動機而言,它的致命損傷并不是磨損,而是發動機積碳,我們都知道,發動機缸內燃燒為噴油式,發動機在冷啟動的情況下,缸內溫度很低,燃油噴射后,缸內的汽油霧化效果很差,這會嚴重影響發動機缸內的均質燃燒,從而使得發動機缸內的燃油效率顯著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發動機長時間怠速行駛,其缸內會很容易產生積碳。

積碳對發動機的影響不必多言,它會增加發動機缸內的磨損,造成拉缸現象,同時還會使車輛的動力衰減,油耗增加。所以,車輛在冬天冷啟動熱車時,一般情況下我們是不建議怠速熱車的,像題主這樣怠速熱車5分鐘,無異于是損壞車輛。

正確的熱車方法是,車輛冷啟動后,發動機怠速十幾秒,待機油充滿發動機各個零部件后,車主掛D擋松剎車,緩踩油門踏板,車輛緩慢行駛,待發動機水溫提升后,也就是說,從儀表盤水溫指針中,可以看到發動機的溫度值后(50℃以上),車主才可以肆意的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