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質疑,上汽大眾用實打實的銷量證明:合資車企不僅懂中國消費者,更能以獨特技術底蘊和戰略布局在新能源時代找到自己的發展節奏。
當中國汽車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節節攀升,行業內部彌漫著對合資品牌未來的憂慮。很多人認為,在自主品牌與新勢力的強勢沖擊下,傳統合資車企難以適應中國市場快速變化的節奏。

然而,總有例外打破人們的刻板印象——在中國市場深耕四十余年的上汽大眾,今年8月以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有力回應了所有質疑。
數據顯示,上汽大眾8月終端銷量達到9萬輛,環比增長9%,多個主力車型系列繼續保持細分市場領先地位。其中,朗逸家族以2.4萬輛的終端銷量穩居A級燃油轎車榜首,帕薩特家族則以近1.9萬輛的銷量領跑中高級轎車市場,途觀家族也交出了超1.8萬輛的優異成績。
市場變革,合資車企迎來關鍵時刻
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期。隨著新能源滲透率攀升,意味著每賣出兩輛車,其中就有一輛是新能源車。這種結構性變化迫使所有車企重新思考自己的產品策略和市場定位。
對合資品牌而言,這更是一個嚴峻挑戰。過去合資品牌憑借品牌優勢和技術積累在中國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現在卻面臨著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強勢崛起。

然而,上汽大眾卻看到了挑戰中的機遇。一方面,市場上仍有近一半消費者選擇燃油車,這說明傳統動力車型仍有巨大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合資品牌多年來積累的技術底蘊和品質口碑,完全可以轉化為在新能源競爭中的優勢。
上汽大眾總經理陶海龍對此有清晰認識:“對上汽大眾來說,燃油車是我們最重要的基盤,同時,上汽大眾也在積極發展新能源,明年將有近6款新能源車型推向市場。”這句話道出了上汽大眾的雙軌戰略——既不放棄燃油車基本盤,又積極擁抱電動化轉型。
銷量背后,產品力是成功基石
仔細分析上汽大眾8月的銷量數據,可以發現幾個關鍵點。朗逸家族能夠持續穩居A級轎車榜首,絕非偶然。這款車型多年來深耕中國家用車市場,深刻理解中國消費者對空間、油耗和可靠性的需求。

帕薩特家族在中高級轎車市場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近1.9萬輛的月銷量,帕薩特已經積累了深厚的用戶基礎和口碑效應。
途觀家族的表現也不容忽視。途觀L和途觀L Pro雙車協同發力,共同貢獻了超1.8萬輛的銷量,在競爭激烈的SUV市場保持了強勁競爭力。這種“雙車戰略”體現了上汽大眾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
這些銷量數字背后,反映的是上汽大眾產品力的持續提升。在保持德系工藝和品質的同時,上汽大眾不斷針對中國消費者的偏好進行本土化改進,從空間設計到智能配置,都更加貼近中國用戶的實際需求。
上汽奧迪,豪華電動布局悄然開啟
在上汽大眾的整體戰略中,上汽奧迪承擔著攻堅豪華電動市場的重要使命。隨著上汽奧迪豪華電動品牌AUDI首款量產車型的問世,上汽大眾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布局豪華新能源市場。

預計9月16日正式上市的奧迪 E5 Sportback,無論是機械素質還是產品理念,都展現了上汽奧迪對豪華電動車的獨到理解。E5 Sportback融合了初代TT和RS6的設計元素,并大幅還原了RSQ概念車的設計理念。內飾方面則堅持以用戶體驗為最高優先級,追求的是長期使用后的“好用”和“耐用”,而非表面的華麗。

上汽奧迪的創新不只體現在電動車上,燃油車領域同樣有所突破。8月上市的A5L Sportback與華為深度合作,搭載了當前頂尖的高階輔助駕駛系統,在內飾、智艙方面做出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燃油車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渠道改革,服務體系全面升級
銷量增長的背后,離不開渠道體系的支持。2025年,上汽大眾進行了一系列渠道改革,將經銷商考核中服務質量權重提升到了50%以上,引導經銷商從“以銷售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轉型。
這種“重服務+沉渠道”的策略效果顯著,數據顯示,上汽大眾新能源車型的進店轉化率能達到19%,顯著高于行業平均的12%。
上汽大眾在服務模式上不斷創新,繼去年推行“一口價”政策打破價格博弈后,2025年又推出“整車終身質保”政策,進一步強化了用戶信心和品牌信譽。這些舉措都體現了上汽大眾“為用戶謀福利”的服務理念。
寫在最后
上汽大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油電同進,油電同智”的雙軌發展戰略。在眾多車企紛紛宣布全面電動化的背景下,上汽大眾保持了戰略定力,既積極發展新能源,又持續深耕燃油車市場。

銷量喜人的背后,是傳統合資巨頭在產業變革中的堅韌與智慧——它不追求盲目轉型,而是基于自身優勢,找到了一條油電協同發展的獨特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