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慶小長假落下帷幕,秋意也漸濃,但“金九銀十”的汽車市場卻鏖戰正酣。多數車企在這個傳統銷售旺季創下歷史新高,一派豐收景象。其中,上汽集團更是以亮眼成績獨占鰲頭,其9月份銷售整車44萬輛,同比增長40.4%,環比增長21%。此成績不僅創下年內新高,更一舉超越比亞迪,重回行業第一寶座。
或許比亞迪也沒想到,上汽集團繼今年3月份之后,其9月份單月銷量再次超過了自己,看著上汽捷報上的“銷量規模位居行業第一”,比亞迪心里應該頗不是滋味,這頂第一的皇冠再次花落別家。
硝煙彌漫的銷量爭奪戰背后,是中國汽車產業轉型的深層變革,不光是傳統車企排名更迭,新勢力車企的排行榜同樣風云變幻,零跑單月突破6萬的銷量成績足以令行業內外震驚。而上汽此次奪冠,絕非偶然,是戰略調整、技術積累與市場布局的多重共振。在如此卷的汽車市場,沒有“偶然”,只有蓄謀已久。
上汽銷量,多點開花
細究上汽9月份銷量構成,儼然構成了一幅多點開花的全景圖,被上汽官方稱為“新三駕馬車”: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場。
據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上汽自主品牌銷量24.9萬輛,同比增長了50.4%,前三季度累計銷量204.4萬輛,占集團總銷量的64%,可以說自主品牌成為上汽的增長引擎,終于不用只依賴合資品牌這頭奶牛產奶了;新能源車銷售近19萬輛,同比增長46.5%;海外市場銷售10.1萬輛,同比增長12.2%。
這樣的銷量成績和“金九”銷售旺季當然脫不開關系,畢竟9月內上汽密集發布了多款全新產品,且這些產品幾乎全都做到了上市即熱銷。比如新一代智己LS6,公布售價27分鐘后,大定訂單突破1萬輛;比如尚界H5,18小時訂單突破5萬輛;新MG4上市首月零售11789輛;還有至境L7,上市10天大定突破12000臺。
提到至境L7,就不得不提上汽的合資品牌新能源轉型也在加速,尤其是上汽通用。9月份上汽通用新能源車終端銷量9520輛,環比勁增31%。旗下GL8家族銷售11775輛,蟬聯MPV月銷冠軍,新能源車型占比超過60%。
在國內市場高增長的同時,上汽海外市場也穩步推進。MG品牌在歐洲市場的表現尤為突出,其今年在歐洲市場終端交付已經超過22萬輛,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上半年更是以15.3萬輛的銷量超越特斯拉,成為歐洲最暢銷的中國汽車品牌。
競爭白熱化,誰主沉浮
上汽重奪第一,對比亞迪乃至全行業而言,或許是又一次警示。比亞迪今年9月份銷量為39.6萬輛,同比下滑了5.5%,雖然1-9月的累計銷量仍然保持增長態勢,下滑的幅度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還以微弱差距屈居第二,但下滑就是下滑,還是在漲聲一片的9月。
比亞迪拋棄燃油車,自2022年開始憑借刀片電池、DM5、e平臺3.0等多年積累的技術實現爆發式增長,但比亞迪在發力的同時,同行友商也沒閑著,吉利的神盾電池、EM-i,上汽的DMH等技術都已經逐漸追趕上來。
另外,插電混動車型增長乏力是主要原因之一,曾經的優勢領域,如今正面臨越來越多競爭者的挑戰,緊湊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也尤為激烈。比亞迪有海鷗、海豚等熱銷車型,吉利則攜星愿加入占戰局,上汽也推出MG4與之抗衡。各家產品在性能、配置、價格上高度接近,市場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由此可見,上汽雖然越過比亞迪拿了第一,但這也只是暫時的,第一的寶座并不穩固。長安、吉利、奇瑞等傳統車企加速轉型,零跑、問界、小米等造車新勢力也在細分市場持續發力,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從“一枝獨秀”走向“百家爭鳴”。這第一的寶座誰都在虎視眈眈,它是流動的,昨天是比亞迪、今天是上汽,明天可能就易主了。上汽集團雖然9月奪冠,但前路依然充滿挑戰,時刻保持警惕和進取才能在這場馬拉松式的競爭中笑到最后。
擎動點評
“金九”之戰落幕,“銀十”之爭又啟。上汽的暫時領先,印證了傳統車企轉型的初步成效,但也僅僅是中國汽車產業深度調整的一個片段。當前,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卷”成為行業常態。價格戰、技術戰、品牌戰層層加碼,沒有任何一家車企可以高枕無憂,上汽的這場勝利又能維持多久?
中國汽車產業的變革遠未結束,真正的較量才開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