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后驅什么意思
2019-03-20 19:11:35
作者:zhangxia1
【太平洋汽車網】前置后驅是汽車驅動形式的常用術語,即發動機前置、后輪驅動是一種最傳統的驅動形式。國內外大多數貨車、部分轎車(尤其是高級轎車)和部分客車都采用這種驅動型式,但采用該型式的小型車則很少。
采用了前置后驅驅動型式的整車具有如下優勢:
一,在拼合良好的路面上啟動、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負荷增大(即驅動輪的附著壓力增大),其牽引性能比前置前驅型式優越;
二,軸荷分配比較均勻,因而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并有利于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
三,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等總成臨近駕駛室,簡化了操縱機構的布置;
四,轉向輪是從動輪,轉向機構結構簡單、便于維修。
前置前驅的優勢在于:動力系統結構緊湊,驅動軸短,動力輸出損耗低。在操控方面,前驅車天生具有轉向不足特性,容易駕駛。在布局方面,沒有傳動軸經過車廂,可以降低車身中間的隆起,增大車廂可用空間。其缺點是起步時,前軸負荷會減少,導致輪胎附著力降低,影響動力輸出。另外,前輪要負責驅動、轉向和大部分的制動力,所以磨損嚴重。
前置后驅車正好相反,優勢為起步加速能力強,四輪負荷平均,但缺點是在轉向時時容易出現轉向過度,需要很好的技術或先進的電子設備輔助。所以大多數的賽車還是使用后輪驅動。按照操控性能來講,最理想的布置方式是中置發動機后輪或四輪驅動。(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張霞1)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本文導航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