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成為車企攻守關鍵點,明年市場滲透率還有多大提升空間?
2021年雖然還有半個月就過去了,但車市大局已定。按照目前車市的銷售趨勢,今年乘用車整體銷量與去年相差不大,預計實現5%左右的增長。但考慮到2020年是疫情最嚴重的一年,這樣的增幅確實有些令人失望。
事實上,如果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今年整體銷量正增長是因為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增長。也就是說,面對汽車市場的整體存量市場,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汽車的走勢形成了強烈的差異化對比,新能源對燃油汽車的替代效應更加明顯。中國汽車市場向新能源轉型的步伐預計會快得多。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也加快了各車企的轉型步伐。就連在電動化方面一直非常保守的豐田,也一口氣發布了15款各級別的電動車型,并宣布雷克薩斯將轉向純電動品牌路線。新能源市場的巨大機遇也帶動越來越多的跨行業企業加入。
雖然今年新能源汽車的總銷量還沒有出爐,但是已經確定會超過300萬輛,所以銷量比去年翻了一倍多。據中汽協預測,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500萬輛。隨著更多車型的推出,以及消費者對新能源接受度的提高,細分市場滲透率有望再創新高。
內外開花,新能源成為攻防重點。
從11月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可以看出市場增長有多“瘋狂”。乘聯會數據顯示,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42.9萬輛,環比增長17.9%,同比增長131.7%。11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達到37.8萬輛,環比增長19.8%,同比增長122.3%。
11月銷量大幅增長的背后有很多亮點。首先是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實現雙增長。其中,11月純電動汽車批發銷量34.3萬輛,同比增長121.1%;插電式混合動力銷量達到8.5萬輛,同比增長187.2%,這意味著這兩條新能源線都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其次,從乘聯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名可以看出,新能源市場已經不再局限于少數“頭部企業”,而是百家爭鳴的局面。11月份批發銷量超過1萬輛的企業有14家,數量較上期大幅增加,汽車企業普遍實現三位數增長。這說明新能源市場容量在不斷擴大和挖掘。
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的新能源銷量榜單中,傳統車企已經逐漸占據領先地位。相對于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在新能源轉型中受到多方面制約。但傳統車企在資金投入、R&D能力、銷售網絡、基礎用戶等方面優勢明顯,為后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新能源不僅在中國“遍地開花”,也逐漸成為出口的重要力量。今年新能源乘用車出口增長強勁,不僅有特斯拉中國基地大規模出口的推動,還有SAIC等主要中國自主品牌對歐出口的大幅增長。11月,特斯拉中國出口21127輛,SAIC乘用車出口6110輛新能源汽車,其他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出口也在蓄勢待發,推動中國汽車出口建立電動汽車出口新優勢。
可以預見,按照目前新能源市場的發展趨勢,12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會帶來更多的驚喜。這也提醒車企,發展新能源不僅是大勢所趨,也是車企在存量市場中守住和突破市場份額的關鍵點。
新車,滲透率空?
根據2020年12月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是達到新車總銷量的20%,但按照2022年新能源汽車500萬輛的預測,這一目標有望提前三年實現。
雖然未來新能源汽車會成為主流,但是在燃油車依然占據絕對比重的時代,新能源的爆發式增長何時才能持續?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短時間內會提高多少空?這已經成為車企和消費者共同關心的問題。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目前,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已達20.8%,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37.4%;新能源汽車在豪華車中的滲透率為19.4%;新能源汽車在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滲透率僅為3.6%。1-11月滲透率為13.9%,較2020年的5.8%大幅提升。
合資品牌滲透率低有產品數量少、轉型速度慢等問題,但也在于合資品牌的定位。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在不同級別差別很大,主要呈現粗、中、細兩端,即A00和B相對較高。這是由于在某些場景下,新能源汽車主要集中在短途交通工具和第二家庭用車。
市場份額較大的A級車,11月新能源普及率在7%左右。這是因為這部分購買者一般需要全場景使用,而且通常家庭的居住條件對新能源汽車充電也有一定限制,所以普及率不會快速提升。
因此,明年入門級和高端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從近期曝光的新車信息來看,各類“洪光MINI(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將于明年上市;同時,一批高端新能源品牌和車型也計劃在明年發布。而其他細分市場的新能源車很難在同級別燃油車的競爭中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